我们也访问了三位牧者,在他们个人担任“领袖”角色的旅程中,有没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经历当初很痛苦煎熬,但如今却成为宝贵的生命养分,以至于可以更全面与健康的与身为领袖的自己自处?
“我觉得大概没有一种领袖的样貌是只有这样的人可以做领袖,领导有不同的方式。但所有的领袖的共通性,我觉得就是‘韧性’吧。因位领袖的压力很大,他要承担的和被带领者很不同,也无法抱怨。我的体会是,韧性的来源首先是‘在上帝面前我知道自己不能’,同时又知道‘靠着那加给我们力量的凡事都能”。”
董家骅说,很多时候做领袖的困境是心中有一个领袖的偶包形象,没有达到那样的形象时,不只是要承担外在结果,里面还有羞愧、自我定罪、压力、焦虑,这些都有可能会压垮领袖。这也是上帝在培育摩西时很关键的事,每当遇到挑战、生命的威胁、走不下去的时候,摩西最常的姿态就是“俯伏”,每当摩西俯伏的时候,上帝就出现了。
十字架的道路就是舍去自己、成全别人。但我们常以为,我们得的报酬与奖赏是应该的,因为我们努力了。然而,夏昊霝牧师提醒我们,“这些其实都并不是理所当然。当你失去了呼吸,你才觉得呼吸很重要,我们应该感谢呼吸、感谢心跳、感谢神的给予。”
但是人的内心常常还是挣扎和盘算,某某人不知感恩,我还要对他这么好吗?还要拿我的资源帮助他吗?“但,其实我也常常这样对神啊。”夏昊霝坦承,每一次面对要不要学习耶稣样式的时刻,都是一个要让自己更像基督,或依然随从自己心意的抉择。这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但却是你需要去做的选择。
“世界的变化快速,唯一不会改变的,是神自己和祂的话语。”人的法则方式,都不能给我们标准答案,“越服事越甘甜”这句话就算宣告了一百次也不会就成为事实,反而更多人是越服事越沮丧越燃烧殆尽。
是起初的爱让我们想要回应,但在回应之后呢?当劳苦重担消耗和麻痹了我们,我们也离开了神的家和起初的爱。“无论在教会或在机构和公司,做久了你一定会某种程度麻痹,会不会其实麻痹不是事工、工作的问题,而是你离开了起初的爱,忘记了起初的呼召?”周巽正反问。
(本文出自 Asia for JESUS亚洲复兴志 第42期P.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