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IATC)与香港公共图书馆联合举办的“香港音乐备忘录(口述史系列讲座)─六位宗师的传奇”,将讨论六位对香港音乐发展极具贡献的人物,希望借此为一册香港音乐记事簿添上一枝一叶。
本系列讲座共分四次,嘉宾讲者分别有余少华教授、费明仪女士、曾叶发博士、黄沾先生及梁宝耳先生,而乐评人周凡夫先生则为每次讲座作回应。
著名的琵琶家与古琴家吕培原先生早在六十年代便努力开拓中乐的推广与教育工作,其后香港成立了职业中乐团,由吴大江先生担任首届音乐总监,为香港中乐展开了骄人的一页。究竟两位前辈为香港音乐还留下了什么重要的贡献?
讲者 :余少华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副教授)
香港作为华人音乐的世界,有自己卓越的作曲家与音乐家。回顾香港音乐的过去,秉承三、四十年代以来中国专业音乐的传统,五十年代南来的一批音乐家,如出自黄自先生门下的林声翕教授、早期在国立上海音专任教的词人韦瀚章先生等,他们实际是五十年代香港专业音乐的开拓者,我们应怎样评价他们承先启后的工作?
讲者 :费明仪女士(香港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
六、七十年代以来,一批批本地的音乐家在国外学成归国,其中有六十年代便在香港从事现代“新音乐”创作的林乐培,他被称为“香港现代音乐之父”,而他也就是香港七十年代以来“现代中国音乐”的代表人物,林乐培先生在香港音乐史上的地位如何?是次讲座有详细的剖析。
讲者 :曾叶发博士(国际现代音乐学会会长、香港作曲家联会创会会长)
在专业音乐不断创出新境界的同时,香港音乐界也一直没有忘记早期的口琴在普及音乐教育的贡献,不少专业音乐家也就是在口琴音乐的熏陶下成长的,如香港著名的词人与乐人黄沾先生,他也就是一位口琴吹奏家。藉是次讲座,我们希望重新唤起音乐爱好者对一代口琴传奇人物梁日昭先生的缅怀和重视,补回香港音乐历程中口琴这一章。
讲者 :黄沾先生(梁日昭老师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