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空气污染议题受到国际关注,最新的研究则发现,烧煤或火山喷发产生的悬浮微粒,尤其是气胶粒子,由于会遮蔽阳光、降低水温,会影响海中珊瑚的成长速率。这份研究结果让珊瑚的未来更加岌岌可危
最近中国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占了大篇幅的媒体版面,但新的研究发现,空气污染除了影响人的身心,也会对海中的珊瑚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份由英国、澳洲与巴拿马的气候学家与珊瑚生物学家合作的研究刊登于《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 期刊中。珊瑚是由微小的珊瑚虫组成,其能量与养分来源主要经由共生藻的光合作用提供。
“珊瑚礁在所有海洋生态系统中拥有最高的多样性,高达25%的海洋生物仰赖珊瑚礁提供食物或庇护。过去的研究相信珊瑚礁面对气候变迁与海洋酸化时格外脆弱,我们的研究则是首次发现珊瑚生长速率,以及特定空气污染物质浓度之间的明确关系。”研究主要作者艾希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的莱斯特‧克维亚托夫斯基(Lester Kwiatkowski)说道。
颗粒空气污染物质,像是气胶(aerosol)会反射入射的阳光,这会导致珊瑚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同时降低周遭海水的水温。这两个主要因素导致珊瑚成长速率降低。
借由分析过去的珊瑚骨骼、船只观测纪录、气候模拟与统计模型等不同方式,研究发现加勒比海地区珊瑚的生长速率,在20世纪受到火山喷发与人为排放的气胶所影响。
研究人员希望这份研究能提供对珊瑚未来面临的改变更清楚的了解,并希望除了考虑二氧化碳浓度提升的威胁之外,亦考量当地工厂或农田制造的气胶。
近年珊瑚礁被深受不同环境变迁的冲击,且几乎都是人为造成。现在对于全球珊瑚生存状况的估计,显示目前有10%的珊瑚已经死亡,其中部分地区情况更为惨烈,例如加勒比海的珊瑚已经几乎消失。
对于未来的估计更不乐观,预计到了2030年,世界超过一半的珊瑚会死亡。(本文由国科会补助“新媒体科普传播实作计划─重大天然灾害之防救灾科普知识教育推广”执行团队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