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science
对于海底地形与地球物理的研究,一直是科学家们了解海底扩张与板块演化的重要途径,海底高原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目标。大塔穆火山(Tamu massif)位在太平洋西北方海域的沙茨基海台上,宽度超过六百公里、高度超过四千米,过去曾被认为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盾状火山。但是,在2019年发表于Nature Geoscience的一篇研究表示,该火山应不是一个单一的盾状火山,而是一个由海洋板块扩张而产生的地形高区
科学家最近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地核可能已经“停止转动”,甚至有可能“开始反转”,不过科学家提醒不要紧张,这不是什么毁天灭地的事件,对于住在地表的我们没什么影响。 权威科学期刊《自然》(Nature)网站1月23日刊载了这项研究报告,我们的地球由地壳、地函与地核构成,地核位于地球的最中心。半径约有3470公里,密度跟温度都非常高,约有摄氏4000~6000度
近期空气污染议题受到国际关注,最新的研究则发现,烧煤或火山喷发产生的悬浮微粒,尤其是气胶粒子,由于会遮蔽阳光、降低水温,会影响海中珊瑚的成长速率。这份研究结果让珊瑚的未来更加岌岌可危 最近中国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占了大篇幅的媒体版面,但新的研究发现,空气污染除了影响人的身心,也会对海中的珊瑚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份由英国、澳洲与巴拿马的气候学家与珊瑚生物学家合作的研究刊登于《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 期刊中
科学家最近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地核可能已经“停止转动”,甚至有可能“开始反转”,不过科学家提醒不要紧张,这不是什么毁天灭地的事件,对于住在地表的我们没什么影响。 权威科学期刊《自然》(Nature)网站1月23日刊载了这项研究报告,我们的地球由地壳、地函与地核构成,地核位于地球的最中心。半径约有3470公里,密度跟温度都非常高,约有摄氏4000~6000度
对于海底地形与地球物理的研究,一直是科学家们了解海底扩张与板块演化的重要途径,海底高原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目标。大塔穆火山(Tamu massif)位在太平洋西北方海域的沙茨基海台上,宽度超过六百公里、高度超过四千米,过去曾被认为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盾状火山。但是,在2019年发表于Nature Geoscience的一篇研究表示,该火山应不是一个单一的盾状火山,而是一个由海洋板块扩张而产生的地形高区
地球科学(Earth Science,或作Geoscience)是行星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切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的集合,范围很广,涵盖地质学、海洋学、气象学和天文学等领域。地球科学的地质学在探讨地球的历史与各部分组成,包括其演化和各种矿学、岩石以及矿产的分布;海洋学在研究海水的运动、海水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及海底地形;气象学在分析大气的组成、构造和运动;而有关地球起源、太阳系的形成和天体的运动变化,乃至宇宙的演化,均属天文学的研究范围。 地球科学各领域关系十分密切,环环相扣,以陨石撞击地球为例:高温高压撞击地球的结果,势必引起地形与地质的变化;飞扬在大气中的粉尘微粒会遮蔽阳光,大气和海水温度因而降底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公布了2023-2025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名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郑馨竺副教授入选。 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探索创新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发现和托举一批政治素质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进行连续三年稳定的跟踪培养。通过项目培养,让青年学者能够弘扬科学家精神,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守正创新,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北京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应有贡献
报告人简介: 曾振中,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水文、陆气相互作用、全球环境变化和地球系统模拟等相关领域研究,致力于了解地球系统的动力机制,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研究主要侧重于热带地区的农业扩张、环境影响及其解决方案。累计发表SCI论文50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4篇(包括Science、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Geoscience等),被引用2686次(Google Scholar统计结果;2019/09/26),部分研究成果被成为IPCC报告的支撑材料,并多次被科技媒体报道(普林斯顿大学主页、AAAS、Science Daily等)
举办单位 :英亚体育主页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金秀良 ,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作物表型组学研究创新团队首席 ,主要从事作物表型鉴定和智慧农业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4项 ,担任多个SCI期刊编委和专业委员会委员 、瑞士和奥地利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获神农中英亚体育主页业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11)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排名第3)奖各1项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44篇 ,合作发表SCI论文60余篇 ,涵盖了农业和遥感领域的主流期刊 ,包括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Magazine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等 ,ESI高被引论文8篇 ,GoogleScholar总引用3860次 ,单篇最高被引用342次 ,引用次数大于100次的论文9篇 ,H指数36 。 欢迎广大师生参与交流!
土壤有机质是陆地生态系统储量最大的活跃碳库,也是海洋有机碳库的重要来源。土壤碳在陆地-河流-海洋-大气系统中的传输与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土壤有机质的组成非常复杂,其稳定机制和环境行为尚不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