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science
科学家最近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地核可能已经“停止转动”,甚至有可能“开始反转”,不过科学家提醒不要紧张,这不是什么毁天灭地的事件,对于住在地表的我们没什么影响。 权威科学期刊《自然》(Nature)网站1月23日刊载了这项研究报告,我们的地球由地壳、地函与地核构成,地核位于地球的最中心。半径约有3470公里,密度跟温度都非常高,约有摄氏4000~6000度
近期空气污染议题受到国际关注,最新的研究则发现,烧煤或火山喷发产生的悬浮微粒,尤其是气胶粒子,由于会遮蔽阳光、降低水温,会影响海中珊瑚的成长速率。这份研究结果让珊瑚的未来更加岌岌可危 最近中国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占了大篇幅的媒体版面,但新的研究发现,空气污染除了影响人的身心,也会对海中的珊瑚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份由英国、澳洲与巴拿马的气候学家与珊瑚生物学家合作的研究刊登于《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 期刊中
科学家最近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地核可能已经“停止转动”,甚至有可能“开始反转”,不过科学家提醒不要紧张,这不是什么毁天灭地的事件,对于住在地表的我们没什么影响。 权威科学期刊《自然》(Nature)网站1月23日刊载了这项研究报告,我们的地球由地壳、地函与地核构成,地核位于地球的最中心。半径约有3470公里,密度跟温度都非常高,约有摄氏4000~6000度
报告人简介: 曾振中,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水文、陆气相互作用、全球环境变化和地球系统模拟等相关领域研究,致力于了解地球系统的动力机制,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研究主要侧重于热带地区的农业扩张、环境影响及其解决方案。累计发表SCI论文50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4篇(包括Science、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Geoscience等),被引用2686次(Google Scholar统计结果;2019/09/26),部分研究成果被成为IPCC报告的支撑材料,并多次被科技媒体报道(普林斯顿大学主页、AAAS、Science Daily等)
土壤有机质是陆地生态系统储量最大的活跃碳库,也是海洋有机碳库的重要来源。土壤碳在陆地-河流-海洋-大气系统中的传输与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土壤有机质的组成非常复杂,其稳定机制和环境行为尚不明确
据国外媒体报道,海洋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而且能够吸收存储大量的二氧化碳,甚至能够减缓全球变暖的节奏。 据悉,海洋中存在着海雪现象。所谓海雪,就是海洋表面大量含碳的有机物碎片会沉入海底,仿佛降雪一般
上世纪90年代初,千年尺度气候事件首次在格陵兰冰心中发现,揭示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年均温伴随着千年事件的发生可在短短数十年间可改变8-16°C,这意味着气候演变的非线性特征——当达到一个临界点之后,气候系统可能发生突变。为有效预测和应对全球变暖背景下可能发生的突变事件,降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气候突变这一科学课题,自发现以来一直是气候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现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大洋环流型的转变在气候突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人将从古气候重建和气候模拟两个方面,回顾突变事件的空间特征、触发机制和全球各圈层的响应机理,讨论目前面临的科学难题,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