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生命必须面对的现实,往往我们以为生命是无限的,所以不意识到死亡。这样会使我们虚度时日,为不该愁的事愁烦,将青春的精华投资在没有长久意义的事上,这不是智慧的生活方式。
虽然我们无法掌握死亡之后(身后)的事,但人生在世,如果能够“遇亨通而能喜乐,遭患难能思考(原文中亨通、喜乐;患难、思考为同一字根)”,意即随遇而安,享受上主为我们一生所作的安排。
如果你只剩下一个月的寿命,有那些事是你非完成不可的?虽然在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大限的日子,但是你生活的优先级如何?
保罗的牧者心肠,对加拉太的会友热情始终如一,但是会友(服事的对象)却是可能会生变的,过去以为是一种福气中的关系,如今可能因为真理的缘故,变得紧张。
因为保罗热情归热情,在真理上却不含糊,该讲的还是要讲,这是为了他们真正的好处。你是否会因为怕感情生变,所以不敢表明你以为真实的看法?
外邦的妇女一开始就点出耶稣的身份─大卫的子孙(也就弥赛亚),这是马太福音常用的方式,特过第三人揭露耶稣的身份。然而弥赛亚的身份与他的使命,也正是表明了一种救恩工程的先后秩序,先从选民,再叫万邦蒙福,当时的基督的工作仍在选民当中。
耶稣顺着妇人对祂的称呼,用犹太人的俗语回答或试验著这位迦南的妇人,但是这位妇人在耶稣面前表现了极大的谦卑,这种谦卑的表现是出于对上主计划的主权的降服,这就是信心的功课与表现,所以耶稣夸奖了她的信心。你是否也能谦卑在上主面前,用信心接受祂对你生命种种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