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目前,全国约有3.5-5亿人患有脂肪肝。

一提起脂肪肝,大多数人会想到油腻、吃肉,殊不知,吃素也是引起脂肪肝的元凶。

什么是脂肪肝?

肝脏是脂肪合成、利用和运输的主要场所。当肝脏内脂肪转运失去平衡,就会在肝脏内积聚,形成脂肪肝。

正常人肝脏内都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

轻度脂肪肝的脂肪含量超过10%,中度脂肪肝的脂肪含量为10-25%,重度脂肪肝的脂肪含量为25-50%。

脂肪肝分为两大类: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是肝脏的第一杀手,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大量甘油三酯堆积在肝脏之中,从而逐渐形成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最主要的原因则是肥胖。

肥胖导致的脂肪肝称为营养过剩型脂肪肝,因饮食过量导致机体能量摄入过剩而产生。过剩的营养物质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所以肥胖患者容易得脂肪肝。比如,当下深受大众喜爱的各种炸鸡、薯片、爆米花、奶茶、蛋糕等都容易转化为甘油三酯储存在肝脏内,导致脂肪肝。

长期食素者,很可能由于营养不均衡,导致体内蛋白质缺乏,而肝脏运输脂肪是需要蛋白质帮助的,因此也会造成转运脂肪发生障碍,使脂肪在肝内堆积。相较于那些每餐大鱼大肉的人,素食者往往更容易感到饥饿,消化系统会刺激机体吃更多的白米饭、面包、饼干等碳水化合物来增加饱腹感。它们虽不是肉类,但热量可不少,而且碳水化合物是可以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肝脏内的,所以说并不是吃脂肪才会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有什么危害?

虽然脂肪肝的发病率日趋上升,但大家对它的重视程度还远远没有跟上。

如果放任脂肪肝发展,10-15年内就会出现不可逆的纤维化,约25%的单纯性脂肪肝可导致脂肪性肝炎,25-50%的脂肪性肝炎可导致肝纤维化,15-30%肝纤维化可导致肝硬化,20-30%脂肪性肝硬化可进展为肝癌。

不仅如此,脂肪肝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例如长期饮酒导致的脂肪肝,常并发有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等疾病。还有,营养过剩导致的脂肪肝,可引发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冠心病等并发症。

应如何治疗脂肪肝?

早期脂肪肝患者可以通过减肥、调整饮食结构和积极锻炼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这些做法也是预防脂肪肝的策略。控制饮食,就是每餐只吃七分饱。调整饮食结构,就是多吃粗粮、蔬菜,少吃油炸、红肉,避免奶油、奶酪等食物,不喝酒。如果是素食主义者,要保障充足蛋白质摄入。吃饭时要做到“早吃饱、中吃好、晚吃少”。不吃夜宵,少吃或尽量不吃零食,少喝果奶茶和含糖饮料。有些水果也含有大量糖分,长期过多进食可导致血糖、血脂升高。可选用糖分较少的果蔬,如苹果、黄瓜、番茄等。

早期脂肪肝患者不要自行服用保肝药,日常生病用药也要避免或少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每周至少保障3次半小时以上的运动。

中期的脂肪肝患者一方面需改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应根据具体情况,辅以适当药物治疗。但目前针对脂肪肝并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

重度脂肪肝患者几乎不可逆转,可能会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严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