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
本报记者童克难北京报道 “防治大气污染不但要控制污染物排放,还要提高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吸附、化解能力。”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务处处长张凤宝表示。 张凤宝说,生态用地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
公共管理学院唐莹副教授(独立作者)在《农村经济》2022年第11期发表学术论文“城乡融合背景下耕地利用转型新动力与转型推进策略”。 论文简介: 论文以城乡关系演化过程中耕地利用转型困境为起点,分析城乡关系发展不同阶段耕地利用转型的经济诱导机制与政策推动机制,探讨城乡融合背景下耕地利用转型新动力与转型推进策略。新型城乡关系形成过程中,耕地产权关系与耕地生产要素配置状态的改变,成为耕地利用转型的新动力
今年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25日当天,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联合兖州区自然资源局在九州法治广场开展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的宣传活动。兖州区自然资源局局长申刚、鲁南院副院长刘云生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明白纸、答疑解惑等方式,向过往市民群众宣传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严禁耕地“非农化”行为、耕地与基本农田的关系、养老诈骗常见套路和预防及耕地保护政策等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关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节约用地、保障粮食安全的意识
3月10日上午,全省严格耕地保护专题培训班开班,副省长刘玉江出席开班式并讲话。他指出,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从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坚决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守牢耕地保护红线。要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日常监管,完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严格规范用地管理,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深入开展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专项治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近日,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荣获“2022年陕西省劳动竞赛优胜集体”称号。 2022年,杨凌创新中心紧紧围绕集团工作部署,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为契机,深入开展“耕地样本库建设”劳动竞赛活动,广大干部职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投身到全国11.4万份耕地土壤样本采集入库工作中,有效确保了耕地样本库按期建成投用。创新中心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强劲的比拼势头,持续推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领域的源头性创新与成果转化,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工程实践,为落实“藏粮于地”国家战略贡献地建力量
3月11日,全省严格耕地保护专题培训班结束后,济源示范区随即召开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研判会,管委会党组成员、副市长李文轩出席会议并讲话,各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各相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上,各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逐一汇报了辖区问题图斑整改进度、整改方案、存在问题等内容,各相关单位共商研判,提出意见建议。 李文轩强调,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稳耕地保护责任,要将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从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获悉,为加强耕地保护,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实有耕地数量稳定,山东省近日为耕地保有量设“底线”,规定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128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9584万亩。 据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李琥介绍,山东将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并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永久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作者简介:孙贤国(1939-)男196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留校任教。长期从事环境地学、自然地理、自然资源、国土整治、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中国自 然资源利用与管理”等论著2部论文20余篇
本文摘要:11月17日,国土资源部耕地维护司司长严之尧认为,十二五时期,全国建设用地市场需求总量大约为4659万亩,年均将超过932万亩。因此,我国将于是以面对建设用地市场需求集中于获释的压力,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引人注目。严之尧又讲解,目前我国当前耕地增加压力依然相当大,要全力坚决和完备最严苛的耕地维护制度,实施划界永久基本农田工作
摘要: 论文利用1978~2007年我国耕地、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存在单向因果关系;②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面积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在短期存在失衡关系,41%的非均衡波动将在下一期被修正;③在长期,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5和-0.03,在短期,经济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4和-0.01。结论为:协调耕地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应采取长期和短期结合的策略;在长期应减少城镇化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的依赖,在短期应提高用地效益和加强耕地征用监督
原标题:第32个全国土地日!时刻牢记这“八不准”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纪念这一天,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长期重用轻养,耕作方式粗放。据统计,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地力贡献率仅为52%,比欧美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此外,东北黑土区有机质正在下降,南方及东部地区土壤酸化加重,华北、东北耕层变浅趋势明显,西北及沿黄灌区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耕地质量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