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决策是经理人影响他人的方式 最终的目的是要使得他人配合行动 如果没有行动 那么先前的界定问题 设定目标 说明规则 寻找方案 选择**方案都成了泡影. 唯有和属下沟通好他们该做的事 激励他们把事情做好 而属下也采取了正确的行动 经理人才算是做了决策.

激励是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斥责有时候也是激励的方式. 不过尽管日系的管理书籍会这么说 杜拉克在管理圣经中压根没提到用责骂来提升员工的战斗力. 杜拉克着重在建立员工与公司的永续连结 – 生命共同体上 所以他只在意如何让员工感受到这个决策对他有利. 而不会过度强调激励的部分.

话说我大学室友是篮球校队 他退出篮球队的一个原因是: 教练只会说 "好好打!" 至于怎么打 教练没有说清楚. 属下同意的主管的观点 但是该做什么并没有传达到 这也是失败的管理.

做决策可以有四个方面的考量:

1. 风险: 重要的不是预期收益或是风险的绝对值 而是成功的几率.

2. 投入的资源: 除了人 钱 也考虑对组织的影响面有多大? 这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4. 资源的限制: 计划需要投入的成员 是否已经有足够的训练和经验. 人力之外 还需要考虑人才的成熟度.

最后的决策 是在所有可行方案中做挑选. 无论采取哪个行动 最后都能解决问题. 否则那些提案本身就是不成熟的. 中国人或是台湾人的毛病都是一样的 老板说目标 XXX 但是方法没交代下来 想想其实又做不到 脑海中 N 个方案都不可行 只好挑一个最不烂. "知其不可而为之" 打从开始就有悲壮的失败因子在里面. 这就是不好的决策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