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云,曾任澎湖公学校教师,因与该校女老师相恋,遭女方家长反对,加上工作不顺,于是两人双双离澎,定居高雄。1920年代日本传统文学因新式教育的推动,在台湾渐流行,俳句、短歌成为台湾青年模仿的诗体,陈也开始俳句、短歌的创作,后因加入日人多田利朗主持的“南溟艺园”,才走向新诗写作,昭和6年(1931),其日文诗集《热流》出版。
陈奇云的《热流》可说是当日台湾新诗坛的先锋之作,在1930年代就能出版自己的诗集,可见其诗作有相当的水准,诗人羊子乔归纳出《热流》中诗作的特色,一为反映被压迫者的心声,另一方面为浪漫情调的自然流露。由于被迫离开澎湖至外地打天下,乡愁也是其诗作中常有的主题。惜天不假年,青壮年即去世,否则以陈奇云的才情,我们当可读到他更多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