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的传达常常需要有一个停顿点帮助脑部理解,这其实是脑的习惯,所以会有一些语助词停下来。 因为不是播报电视,在电视前很怕吃螺丝,可是在日常口语其实就会多很多缓冲的用字帮助大脑消化,像我就常常说“然后”,“然后”就是一个逗号的意思,“就这样子”,“这样子”是句号。 因为我们没有画面辅助,我们都是用听的,加身体的语言、动作,所以你要怎么知道概念的延续?其实是用这些小语言在传递的。
常常会说“所以”嘛,“因为”“所以”第一个是帮忙推论,可是也有一种破折号、连接的味道。口语上面很需要这些辅助语言帮助理解跟沟通,可是它转成文字的时候就可以去掉。所以口语的理解很复杂,跟你阅读是不一样的脑的回路机制。
这些东西都慢慢被脑科学理解起来。可是脑科学能理解的东西还是很粗浅啦。所以脑科学好像很进步,可是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