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许芷瑄综合报导】台北医学大学于11月29日宣布校内设立全球第一间VR解剖学教室,在软件设备中导入VR科技。透过3D影像及360度环绕视野,使虚拟现实中投影出人体结构,突破以往平面图像或2D动画的视觉限制,增加学生对人体各构造的立体空间概念。

体验者在VR解剖学教室戴上头盔显示器后,可以看到人体各部位的选单画面,选单上列出人体的所有构造,像是器官、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接着再利用摇杆点选,即能看到被选取部位的立体画面及介绍资讯。北医解剖学暨细胞生物学科主任张宏名表示,此时投影出的人体部位画面不仅能够层层拆解,例如体验者若是拆解完头骨后,则可以继续拆解原先在头骨内的脑部,更能利用摇杆掌控,让部位画面360度旋转,助体验者认识其全貌。

除了静态的人体部位模型,选单上也有结合动画的动态部位模型,像是肌肉的伸展与收缩、心脏规律的跳动,都如实投射在眼前。而这套软件最特别的解剖教学方式,是体验者能自由进入人体内部构造,在里面观察其样貌,若体验者若进入心脏部分,则可以全方位地看见心脏瓣膜的开闭方式。

现今解剖学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是借由教科书的教学以及实际解剖大体老师来学习解剖知识,张宏名说:“未来在课程设计上会强调虚实整合的精神。”他期望课程结合VR投影出的立体画面,以及大体老师提供的真实样貌及触感,让学生可以同时学习到,人体结构的相对空间概念与真实解剖的过程,丰富学生虚拟视觉与真实触觉的学习经验。

马偕医学院医学系学生林苡均认为,不同于解剖大体老师的学习方式,此VR解剖学软件能够重复使用,方便预习及复习解剖学知识。高雄医学大学护理学系学生蔡宗霖则认为,有些大体老师的肌肉或神经样貌并非相当完整,而结合VR解剖学软件的教学方式则能补充这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