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症下大家都八仙过海,法宝各出的希望从内到外防疫。不单单注重个人卫生,亦希望能增加自己的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众所周知,高钠质饮食严重影响心血管和肾脏健康。但原来高盐饮食不仅对人的血压有害,还会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运作。
高盐饮食如何降低我们的免疫力?
动物实验证明了在高盐饮食下,实验体对抗细菌感染的能力会更为差 。在高盐饮食下,受李斯特菌感染动物实验体的脾脏和肝脏中,病性病原体数量比正常饮食的高达100到1000倍。而人体实验中亦显示当测试者每天摄取额外的盐分后,肾脏的氯化钠后传感器会在激活盐分排泄功能的同时导致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积聚,抑制具杀菌功能的免疫系统粒细胞。 只需要每天进食仅仅多于建议6克的盐,就会导致这明显的免疫缺陷。基本上等于每天只要多吃超过一顿快餐就会超标。高盐饮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亦体现在其促进组织的炎症反应上,或会加重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湿疹、鼻敏感和哮喘的人士的病情。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没人每天不应摄取超过2300毫克的钠质,而更理想则是每天不超过1500 毫克的钠质。约等于最多6克(一茶匙半)的盐所含的钠分量 。现实中的数据显示,香港成年人每日平均的盐摄取量约为8.8克,远超出建议量。
各种“快餐”食品,例如薄饼、汉堡包、炸鸡及薯条等等都含非常高的盐分。举例一个板烧鸡腿包已经含超过1200毫克的钠质,而一份种薯条则含440毫克的盐钠质。加上番茄酱、或各种限定的调味粉包,食一个套餐可能已经超出一天建议的摄取量。
除此以外, 各种腌制食物亦是香港人饮食中常见的高盐陷阱。在我们的饮食中常见的腌制食物包括肉类、蛋类和蔬菜类,例如午餐肉、香肠、腊肉、咸蛋、皮蛋、梅菜和雪菜等等。
除了这些吃起来口味就很“咸”的高钠食物外,日常有不少完全没有咸味的加工食品其实都隐藏大量钠质。包括面包、中式点心和番茄酱等等。甚至连甜味的饼干为了平衡口味,在制造时亦添加的不少的盐分。很多人误以为食物的咸度与钠质含量是成正比的,但事实上研究发现当食物要增加一倍咸度往往就需要增加几倍的钠质。所以,我们并不能单凭味觉去判断其钠含量。
如何减低钠摄取?
除了尽量避开高盐分的食物,选择未经加工的原形食物外。在购买包装食品时,建议寻找是否有“无盐”或“低盐”的选择。同时可以注意营养标签,应避免每100克含超过400毫克钠的产品,最好选择每100克含少于120毫克钠的产品。
其次就是减少使用盐、酱油或含钠的调味料,改用其他天然香草调味料,如葱、蒜、姜、辣椒粉、柠檬汁等调味。加上许多的食用香草和香料都含有丰富的的酚类,对各种病原体都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只要懂得选择,饮食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抗疫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