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二年级特教班,看到今天要服务的学生“元仔”,正精神抖擞地在游戏角堆叠积木。他脊背挺直,眼神专注,显然已在游戏创意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上课铃响了,元仔迅速收起玩具,并主动协助动作较慢的同学,听从老师的指令,在位子上坐好,静待课程的开始。一眼就知道,他已经进入学习的**状态。

这孩子,与我一年前认识的元仔判若两人。我仍记得和元仔初识那天的场景,以及他躲在教室角落的恐惧眼神。

元仔被诊断为有自闭症特质及疑似智能障碍的孩子,安置在一年级普通班,并依需求一周三次到资源班上个别课。因为元仔一直无法在课堂上正常学习,老师要带领一整班活蹦乱跳的小一生,常顾此失彼,在无技可施之情况下,只好请资源班老师协助,并转介给我评估,看是否有什么方法,能让元仔跟上全班的学习进度。

“元仔,出来和袁老师玩积木。”第一次见面,我试图用他最喜欢的玩具来与他建立关系。但元仔不知道为什么大人要在这个时间、这个空间,逼他见不认识的人,做莫名其妙的事,于是,他把自己藏到教室角落的桌子后面。

我与元仔四目相接,那眼神,恐惧中又异常清澈明亮。我知道他不是笨孩子,他只是陷入情绪的漩涡中了。

学校为元仔开了“个别教育计划”会议。元仔的父母、资源班的老师、班导师,还有我,都与会讨论。元仔有情绪障碍、焦虑、退缩、固执、动作协调能力不佳及空间概念发展较慢的问题,因此影响了他在学校的学习。我建议,得先处理元仔的情绪问题,让他找到归属感,再来谈所谓的学习。

元仔需要换个环境,就像针叶树在热带不会长得好一样。只是,元仔的爸爸妈妈并不喜欢让元仔进入特教班学习。在他们的印象中,特教班的学生会尖叫、打头、流口水,还会说奇怪的话,他们怕元仔会有样学样,也担心离开普通班进了特教班,元仔就会被标签化,不再是正常的孩子了。

因此,我们只能让元仔待在普通班继续努力,希望待久了,他会渐渐习惯。

然而又过了一学期,元仔的情况并未改善。他拒学、上课时常常缩在教室角落或躲到桌子下,老师软硬兼施,元仔却不为所动。躲无可躲时,他就趴在桌上,从第一节课睡到放学。

所幸,元仔爸妈终于听到他内心的声音了。这学期,元仔转入了另一所小学的特教班二年级。

现在的元仔,喜欢上学。因为班上人数不多,老师可以很有耐心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元仔个性主动、勤劳,班上同学有需要时,他都会一个箭步冲上前帮忙(其实是冲动特质),在普通班中总是帮倒忙,在这儿却会得到大大的肯定。

在特教班的小团体中,不但有“同侪学习”的效应,专业的特教老师还可以针对元仔不会的地方,一对一教导。在这儿,老师与孩子们终日相处,对每位孩子了若指掌、感情深厚,他们的优缺点跟特质,可以完全被包容、被接受。

就像针叶树,在寒冷的地区才能长得郁郁葱葱;在合适的环境里,孩子才能安适快乐,并充满信心与学习动机。从元仔身上,我又看到了一个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