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上来看,1~2岁的婴幼儿表达能力有限,不能以语言清楚表达需求,所以对于本身的饥饿、挫折、生气、无聊、想睡觉或身体不舒服等,多半以非语言的方式,如:抓、咬或者打照顾者来吸引大人的注意以获得满足。许多的父母或照顾者却把这些行为当成是暴力行为的前哨战,照顾者要试着去解读这些行为的背后意义,不要把这些动作当成没有礼貌的反社会行为。
在门诊常有家长抱怨孩子爱说谎、偷东西的行为,有些则抱怨小孩不听话且不爱念书,并询问医师是否有药物可以治疗,或者有没有一针见血的处理方式。事实上,这些行为问题多半不是药物可以帮得上忙,也没有立即有效的处理方式,常需要透过行为训练来协助改善。
首先要了解1~2岁的婴幼儿在表达需求与感觉的能力上是有限的,不太能以清楚的语言来表达需求,所以对于本身的饥饿、挫折生气、无聊、想睡觉或身体不舒服,这年龄的有婴幼儿多半以非语言的方式来吸引大人的注意以获得满足,他会以抓、咬或者打照顾者的方式来表达,许多的父母或照顾者却把这些行为当成是暴力行为的前哨战,照顾者应要试着去解读这些负面的行为的背后意义,不要把这些动作当成没有礼貌的反社会行为。
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DHD),就是俗称的“过动儿”,这群孩子的脑部低活力,如果从日常生活之中,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部分过动儿可在短期内变得安静,注意力集中。另外,研究指出,即便不是过动儿,倘若饮食失调与缺乏微量元素均会造成行为问题与过动的现象,爸比妈咪不可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