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手持式文博考古光谱分析仪以其小巧便携、操作快捷,特别是能在野外环境下快速无损原位分析等优势,逐渐开始应用在如今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中。而古代瓷器因其样本数量大、且完整器存世量大、窑口数量众多等特点,尤其适合使用手持式光谱仪进行检测和分析。对文化遗产的保存和恢复向许多科研领域提出了挑战
本文摘要: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近期公布消息,考古工作者在坐落于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原上找到的一组西汉早期墓葬群,发掘出500余件(组)器物及2000余枚玉衣片。 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灞桥区栗家村西考古一处西汉早期墓葬群,共计考古古墓葬27座。 据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朱连华讲解,这次考古找到的西汉早期墓葬从式样上可分成竖穴土圹墓、斜坡墓道土洞墓、斜坡墓道土圹墓,其中4座墓葬式样较小
今天上午,随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从鄱阳湖畔的江西省星子县驻扎点撤离,历时一年半的我国首次内陆水域水下考古行动宣告如期结束。 从2011年开始,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启动了对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的专项探测工作。该水域位于江西省都昌县与星子县之间,全长24公里,是鄱阳湖连接长江出口的狭长水域,自古以来就是鄱阳湖最为险要之处,水流湍急、恶浪翻滚,沉船事故常常发生,被称为“中国的百慕大”“鄱阳湖的魔鬼三角区”,一直都有着神秘色彩
中国-沙特阿拉伯联合考古队对红海之滨的沙特塞林港遗址进行的第二次考古发掘的现场工作已结束。为期近一个月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发现大型建筑遗址,出土了包括中国瓷器在内的诸多文物,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资料。 据介绍,陆地考古方面,考古队发现成片的大型建筑基址,其中一座可能为清真寺,并发现排列有序的珊瑚石墓群;水下考古方面,确认了港湾与航道;遥感考古方面,利用无人机航拍,发现并确认了被流沙掩盖的古代季节性河流,解答了塞林港选址于此的重要缘由
日前,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高分报读北大考古专业引热议,有声音质疑考古专业没“钱途”。她却说“我个人特别喜欢,喜欢就够了。” 在考古领域找到人生使命,在一个冷门专业里活出热情人生,致敬,年轻的女孩钟芳蓉
记者从9月26日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上获悉,由西北大学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的中乌合作西天山西端区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在苏尔汉河流域周边的山前地带,分布有古代游牧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可能与古代月氏有关。这为考古界和学术界进一步确认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和探讨月氏与贵霜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西安9月26日电 “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26日在西安举行,中国西北大学发布了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考古成果
新华社重庆11月30日电(记者刘恩黎)记者日前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历时6个多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后,重庆合川张家院子遗址考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遗址发现一批春秋时期巴文化遗存。这为研究当地古老的巴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 张家院子遗址位于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湖塘村二社,地处嘉陵江下游左岸一级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米
本报讯(驻黑龙江记者张建友)记者近日从“黑龙江省东宁旧石器考古调查论证会”上获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等10余位旧石器专家,通过对东宁市旧石器考古调查采集的标本进行观摩、对部分旧石器遗址进行现场考察,给出论证结果:部分石制品属于两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东宁市两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这一论证也将东宁市的历史由原来的距今5000年,向前推至距今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记者近日从“黑龙江省东宁旧石器考古调查论证会”上获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等10余位旧石器专家,通过对东宁市旧石器考古调查采集的标本进行观摩、对部分旧石器遗址进行现场考察,给出论证结果:部分石制品属于两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东宁市两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中国-沙特阿拉伯联合考古队对红海之滨的沙特塞林港遗址进行的第二次考古发掘的现场工作已结束。为期近一个月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发现大型建筑遗址,出土了包括中国瓷器在内的诸多文物,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资料。 据介绍,陆地考古方面,考古队发现成片的大型建筑基址,其中一座可能为清真寺,并发现排列有序的珊瑚石墓群;水下考古方面,确认了港湾与航道;遥感考古方面,利用无人机航拍,发现并确认了被流沙掩盖的古代季节性河流,解答了塞林港选址于此的重要缘由
据“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官方消息称,日前,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举行了2018年度阿里地区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出发仪式。这标志着2018年西藏阿里墓葬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的正式启动。 据了解,今年我区文物考古工作重心在阿里,按照阿里地区2018年文物考古工作计划,日前我区全面启动了阿里地区2018年文物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
2019中外联合考古项目工作会23日在北京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19年中外联合考古工作进展顺利、成果丰富。中国积极主动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自觉承担国际责任
据兰州晚报报道 近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2022年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发掘项目进展情况和主要发现,并初步得出结论,武威地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以汉文化为统摄,并融合有吐谷浑、吐蕃等多民族文化的基本面,这也是该考古发掘项目今后需要重点诠释的方向。 “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项目是“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丝绸之路考古重大项目之一。根据该项目“五年计划”和《2022年武威地区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工作计划》,2022年6月开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发掘项目组进驻发掘区,开始对4座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杨军是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他介绍了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中的现场文物保护情况。“该墓的考古发掘,本着‘慎之又慎,确保文物万无一失’的原则,始终将文物保护放在首位。”杨军说,在制定考古发掘方案和确立考古工作的技术路线时就考虑了文物的现场保护,包括运用高新科技手段、推行项目管理制度和多团队协作机制
中新网西安7月16日电 (记者 阿琳娜)西北大学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全面合作协议签署仪式16日在西北大学举行。双方将积极探索有效整合双方优势资源的新途径,不断开拓促进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的视野,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等方面共同谋划,为陕西文化遗产事业贡献考古力量,也为新形势下全国文物考古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院校合作新模式。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马健说,此次签约是陕西省在统筹全省文博行业优势力量,创新管理机制,弘扬、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加快建设人文交流基地的重要举措;是发挥陕西省作为全国文物大省使命与担当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西北大学考古学科建设世界*学科的重要举措
2022年9月1日,“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在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和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郑州市文物局协办,郑州博物馆具体承办。展览共四个单元,带领观众走进考古发现的中国历史,探索东亚人类起源、中华文明探源、夏商周青铜文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等历史问题
记者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日前,2020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在济南召开。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廷琦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山东大学、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省博物馆代表以及16地市文化和旅游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来源: 潇湘晨报 时间:2020年09月08日 阅读量:104 9月6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中考古工作站在湘潭市博物馆正式揭牌成立。湘潭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颜晓媚,中共湘潭市委宣传部、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交流鉴定中心、湖南省文物总店等富足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出席揭牌仪式并参加座谈。 湘潭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物资源丰富
本报讯 记者王笑梅报道 日前,经省文物局申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和高校院所开展的“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2021-2025年)考古工作方案》,相关的田野考古和科学研究工作已经正式开展。 2017年,国家文物局启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旨在通过持续系统的考古工作,提升考古在文物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国考古事业发展、中国考古学学科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
内容:从晚清时期考古学传入我国,考古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百年旅程。百年来,考古学在中国由个别洋人的探险,到形成完善的机构体系;从个别的留洋归国学者的个人行为,到完整的教学、科研培养体制;从偶然的野外调查到全国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与严格的审批程序;从不为人知,到大众显学,当代中国考古学已经成为中国人文科学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科,中国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考古调查、发掘工地。大量新发现的艺术品使人赏心悦目,同时也在不时地改写着我们对既往历史的认识
西安移动厕所据悉写在题前: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各位看官如有不适,还请捂上鼻子阅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华夏历史源远流长。 西安移动厕所据悉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有太多不可思议的文物,它们似乎在倾诉着时代的变迁,想要将刻画在身上的故事,说给我们现代人听
身为北台湾第一座考古博物馆的十三行,不但致力考古知识推广、文化资产保存,更发挥“实验考古”精神,将史前文化再现。透过动感影像与声音,带大家回到新石器时代认识老祖宗的生活,还要进一步把大家训练成为一个“现代史前人”。利用数位媒体传承古老的智慧,唤起您那尘封已久的卓越超能力! 笔刷怪要用台语、国语来讲古《陶罐精灵沙画剧场-努耶的食物罐》,还会在沙子上刷出美丽的图案,告诉您距今6000年前观音山里的故事,看看大坌坑人如何制陶与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