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
全长506公里的京哈高铁承沈段于12月29日迎来开通运营一周年。一年来,京哈高铁承沈段累计安全开行动车组列车17885列,运送旅客594万人次,日均运送1.63万人次。 12月28日零时,京哈高铁承沈段沿线10个车站试点实施电子客票,旅客在手机、12306APP或售票窗口购票后,凭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快速验证、检票、乘车,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4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聪颖带领《阜新市查海遗址保护条例(草案)》起草小组到牛河梁遗址开展遗址保护立法考察。 考察组实地查看了牛河梁红山文化展示中心、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博物馆等,并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牛河梁遗址保护与利用情况,听取了《辽宁省牛河梁遗址保护条例》的立法过程、执行效果及立法建议
4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聪颖带领《阜新市查海遗址保护条例(草案)》起草小组到牛河梁遗址开展遗址保护立法考察。 考察组实地查看了牛河梁红山文化展示中心、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博物馆等,并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牛河梁遗址保护与利用情况,听取了《辽宁省牛河梁遗址保护条例》的立法过程、执行效果及立法建议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一形容中国历史悠久的口头禅,在学者近10年的研究之下,可能将被证明。 社科院公共考古中心联合北大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举办2012公共考古论坛————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国学者正在努力为中华文明五千年一说寻找依据。 该工程阶段性总结认为,近年辽宁牛河梁、安徽凌家滩等年代距今5000年左右、随葬精美玉器的高等级贵族的大型墓葬的发掘,和规模宏大的祭祀遗迹的发现,可以推测当时进入初期文明不无可能
粮食产量连续三年超过20亿斤,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商品粮标准化生产基地。杂粮、畜牧业、沙棘、中草药等特色农产品多元发展,年产杂粮6亿斤,有“中国杂粮之乡”的美誉。“建平小米”“建平红小豆”“建平荞麦”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本次展览将展出一批北方草原古代壁画复制品,分为汉代墓葬壁画、阿尔寨石窟壁画、明清召庙壁画三部分,带领参观者了解北方草原古代壁画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色,同时介绍“摹制法”这一壁画复制与保护技术。 北方草原壁画在中国壁画艺术中有着重要地位,是记录和研究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众多方面的“活图书”。这类壁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红山文化牛河梁宗庙遗址的彩绘壁画,后经秦汉文化和艺术的洗礼,至汉魏时期第一次达到壁画艺术的高峰
被考古学家誉为“中华民族的曙光”的牛河梁遗址,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申遗的冲刺阶段,一部针对保护牛河梁遗址的专门地方性法规———《辽宁省牛河梁遗址保护条例》,1月7日提请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 “牛河梁遗址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从2008年起,我省也正式启动了申遗工作
尤杖子乡党委、政府在11月20-21项目拉练会议之后,会议做出把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也做为县委关于项目建设要围绕两大产业集群和十大重大产业来抓其中之一的重大决定后,以及县政协十届三次常委会议召开后,按照县政协关于加快发展全县文化产业的建议,认真研究本乡文化产业发展,针对本乡实际,决定把加快发展龙凤山(朝阳洞)景区文化旅游产业定为全乡获得长远发展的唯一出路,举全乡之力,举债建设,把发展龙凤山(朝阳洞)文化旅游事业,作为全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去抓,进而实现文化旅游强乡远景目标。 龙凤山(朝阳洞)景区,经过乡党委政府两年来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景区已经初具雏形,并且成功举办两届旅游文化节,通过以“赏辽宁省50佳景区逛朝阳洞三百年庙会”为主题和以“山水画廊、祈福圣地”为形象用语进行大力宣传,使游客迅猛增多,截至目前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进驻车辆8000余台次,前来的游客纷纷把龙凤山(朝阳洞)景区形容为“万钟之藏领秀地、层林尽染赛天堂”的高度赞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11月15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一行四人在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丁辉,省文物局副局长李向东的陪同下视察了我所,并与我所领导班子座谈。 座谈期间,励小捷局长详细听取了吴炎亮所长关于我所目前的机构建制、人员队伍、报告出版、课题考古及基本建设考古、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以及我所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的汇报。励局长对我所多年来在考古发掘、科学研究、出土文物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我所在认真做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同时,扎实开展田野考古、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各项业务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本报讯 记者王笑梅报道 日前,经省文物局申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和高校院所开展的“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2021-2025年)考古工作方案》,相关的田野考古和科学研究工作已经正式开展。 2017年,国家文物局启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旨在通过持续系统的考古工作,提升考古在文物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国考古事业发展、中国考古学学科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