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传鉴是台湾战后“省展”、“台阳展”崛起的实力派油画家。而最难得的是,处在战后政治、教育、文化、语言断层的变局下,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中,他是唯一能以稳健的画刀及文笔独撑一面的本土艺术家。由于战前赖传鉴以“讲义录”学习日本学院风绘画,战后初期又跟随本土第一代画家习画,因而承继了台湾绘画“现代化”第一波的系脉,故被美术史家称为本土第三代西画家。五〇年代因立体派理念的导入,他追随恩师李石樵的步伐,亦投入抽象语法的试炼,六〇年代则转而探求单色调抽象化的表现形式。早于七〇年代台湾本土意识觉醒与文化主体认同增强的风潮之前,赖传鉴已从外在形式技法的追逐,转向题材与思想内容深化的层次。透过对赖氏作品与文字双重的探讨与解析,有助于理解战争中成长的本土第三代画家,从战后四〇年代到解严前,在面临第二波艺术现代化的课题时,他们是如何挪用、择取西方现代主义的形式语汇。同时他们见证,如何透过视觉艺术与社会、时代对话,及如何觉悟到处在现代化的迷思中,维护文化主体乃是自我艺术永续存在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