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派
取景器又称观景窗,是相机上一个重要的结构。本文基于摄影艺术在“镜与窗”的哲学思辩下的解释差异、原文辞意与相机操作,认为称作取景器更加合适而称为观景窗则有稍为窄化了摄影的思考面向的嫌疑。虽说取景器其基础功能是唯有透过这个装置拍摄者才可以知道自......... (more) 旋涡主义;旋涡画派(VORTICISM)是1914年兴起于英国的文学艺术流派,主要的发起人是诗人伊斯拉‧庞德(Ezra Pound)以及画家温德姆‧路易斯(Wyndham Lewis)
生于广东。15岁时赴美依亲,不久便进入旧金山艺术学院,1925年进入加州美术学校习画,受教于皮亚佐尼与欧特斯.欧菲德,并与后者成为好友。1926年协助华人在旧金山成立现代艺廊,同时举行首次个展
关于这提的快速设计第八个问题"从平面画作到立体建筑的演绎过程" 这个问题我有点不太了解这个意思,也不太清楚要如何下手,能请各位简单的指导小弟吗? 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操作并不容易,特别是题目还指定了一个立体派的画家作为范例。一般而言需要对画作的平面构成进行设计分析,不过这一个题目在说明文字里题已提出了三个分析,即空间的“层次感”、“透明性”与“时间性”,从这里开始着手较符合题旨。 hara 写: 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操作并不容易,特别是题目还指定了一个立体派的画家作为范例
逝世 1955年8月17日(74岁) 约瑟夫·费尔南·亨利·莱热(法语:Joseph Fernand Henri Léger,1881年2月4日-1955年8月17日),法国画家、雕塑家、电影导演。早年由印象派、野兽派转入立体派,1909年与罗贝尔·德洛奈一起倡导“由反差引起的自由色彩之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了凡尔登战役,之后进入了“活力时期”,创作了一批描绘劳动者的图画
美术系四年级林裕堂汪慧怡于华冈博物馆1F联展出自己的作品主题为"微渺宏观" 本校美术系四年级同学林裕堂与汪慧怡,11月29起至12月5日于华冈博物馆推出“微渺 宏观”双人联展,以油彩、复合媒材等多元创作方式呈现当代平面视觉艺术。 这次的展览主题之所以取名“微渺 宏观”,林裕唐与汪慧怡两人期望以本体为出发,将外在事物的构成要素加以取舍重整,融入个人观点,并向内细微的去意识其与外在现象交织后伴随来的效应,经由沉思,再将之外射反映于作品之中。借着此次展览,林裕唐与汪慧怡希望观者感受作品中之讯息,并引起共鸣,进而扩大到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等联想,并透过观者的自由发想,重新诠释作品,赋予更深广的意涵
中世纪晚期保留下来的画大多为宗教主题的作品,是当时画匠为教堂祭坛或出于个人宗教热情所做,许多作品都以金叶背景做装饰。 15世纪,描绘古老历史和神话的场景和肖像画数量增多,现实主义技法亦对这些神圣主题的创作产生影响。 这些画作通常用人物点缀建筑或风景,随着油画技术的提高,人物微妙表情的处理和画作表面纹理的表现也有所进步
夏卡尔的作品依靠内在诗意力量而非绘画逻辑规则,把来自个人经验的意象与形式上的象征,和美学因素结合到一起。他是现代绘画史上的伟人,他的画中呈现出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 夏卡尔出生于俄国维切布斯克的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他从这个家庭背景中获得了极精彩的整套俄国和犹太民间故事,还受到了一种童话般的幻想感觉的遗传,并且深情地沈迷于犹太人的宗教传统
西方绘画的主体历史经验,从早期服务于神和宗教,中世纪之后逐渐转变为服务宫廷与贵族,到十八世纪后开始面向人与自然,民主化、自由与个人主义,虽然绘画的语言与风格自觉隐现,但绘画的对象和内容自始至终处于绘画的外部。现代主义革命所带来的成果,是将绘画本身变成了绘画的对象,将绘画导向了自身的内部。自印象派之后,表现主义、立体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新具象、新表现…乃至超越绘画、反对绘画,绘画革命所导向的,不是得出绘画已死的论断,而是绘画自身的解放,是关于绘画的绘画,绘画自身成为绘画的对象
“野兽派”创始成员之一的乌拉曼克1876年出生于巴黎,自小受家庭的音乐洗涤,还能拉得一手不错的小提琴。1888 -91年间曾受过绘画的基本训练。乌拉曼克从20世纪初参与野兽派运动,到晚期的热衷表现主义风格,都像艺术界的革命家,不管旁人对他的批评,坚持实践自我的理念,评论家认为他是现代艺术中伟大的风景大师
世界顶级艺术网是一个提供世界艺术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欣赏,世界艺术馆、博物馆的介绍,艺术家介绍,汇聚世界顶级艺术信息。 《情人》是立体派后期,也就是被称为综合立体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与早期分析立体主义中尖锐、严厉、紧密连接的平面和角度有所不同,这个时期的作品色彩更为明亮大胆,对主题的表现也没有那么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