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故事是我能够献给你,最美好的礼物。”

我在脸书有一个粉丝专页:“为你说书”,这一篇要来说说粉丝页的故事。

还记得那是在千树的教室外面,我回复了崇建老师的来电,问有何事。

崇建说他是要打给诗亚,错打给我。

这事常有,我们名字太相近,十多年的同事亦会喊错。

我追问:老师你找诗亚做什么啊?

“没办法,我已经答应了另外一位老师。崇建有原则,嚷嚷也没用。

但崇建也心软,嚷嚷是有用的。(贼笑)

果然,隔年崇建老师就带着我和诗亚去了南京,再来是新加坡,然后我跟诗亚开始结伴而行:马来西亚、西安、黄山,四处奔波演讲办营队。

这还不是开始,是开始前的“楔子”。

从那以后,我跟诗亚就成了互动密切的伙伴。

海外讲课的高压,写稿的崩溃,举办工作坊的忙碌,都有诗亚一起分担,一起撩落去,才得以继续。

为了粉丝页名称,我们也烧脑了好几晚。

原本想取作“文学新贵”,感觉闪亮亮。

当时有一个可以测自己是什么“粿”的游戏,结果诗亚是“粉粿”,我是“芋粿巧”:所以是文学新“粿”。

一起成立粉丝页,督促彼此发文,几年来留下了不少记录,也很谢谢持续关注,与我们互动的朋友。

我们都是说故事的人,在课堂上说故事给孩子听,在粉丝页用文字说故事给陌生人听。

海外工作(或耍废)、假日写稿(或耍废)、深夜备课(或耍废)时,我们也会说故事给彼此听。

然后然后,我们各自开了部落格,用自己的名字说故事。

然后然后,我们在崇建老师的带领下,写了两本书。是写作书,也是故事书。

我想起创建粉丝页之初,要设定用户名称。

我敲下一串看似乱码的字母,如果你填入适当的空白,也许会发现它是一句法文:

摘自我和诗亚都很喜欢的少年小说《逆流河》,意思是:

这个故事是我能送给你的最最美丽的东西。

下一步 谢谢你陪伴我一段(作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