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来看《梦想心乐章》并没有做太多的功课就前来观赏,只知道这部在美国的票房打败许多大厂的影片,拥有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剧情描述巴特在严父亚瑟的高压教育下成长,无论他如何讨好父亲,亚瑟的心就像一道高墙,挡在他们父子之间,不让巴特轻易接近。他伤心难过,也曾逃避,但音乐与信仰改变了他;音乐让他有勇气面对一切,而信仰让他了解父亲到过世前都说不出口的爱。终于成功站上舞台的他要将这份喜悦透过音乐分享给人们,而他相信父亲一定在那个被称为“天堂”的地方,微笑着听着他的歌声。
其实当时看完当下,其实不免脱离不开公式化的励志故事,先是看似距离成功不远,却经历失败,事情有了转折,然后从逆境中成长,再达成目标。这样的故事说实在,有太多类似的作品存在,但若是要把故事说的有声有色、很精彩,那就考验导演的功力了。
故事确实励志,其实说到亲情,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也许不一定是你的父亲,是与你很亲的人,你们因为一件事就此决裂。那是一道伤口,就算愈合,依然留下疤痕。在这过程中虽然煎熬,那是深藏在心里最深处的痛;但是信仰能帮助你,也许大家的信仰不尽相同,但你不可否认,人都是需要信仰,在你最脆弱无助时,拉你一把成为支柱。
在电影院观赏时,有许多观众到最后都落泪了,自己也被故事的张力深深感动,这是你拥有真真切切的经验,才能深深体悟他的痛。当你受挫时,音乐就是你的心灵解药,让美妙的音乐抚平伤痛,让信仰在黑暗时带来光亮,让梦想在每个人的心中种下希望。
再来想说一下音乐的部分,除了自己相当爱的90年代的卡带之外,浑厚的主唱歌喉也是深深吸引我的点。扮演巴特的杰麦可芬利可以说是本片成功的重点,自然的流露出那份个性的直率与天真,让巴特就如同出现在你面前般的真实。
说到导演的功力,不可否认他在整部电影立了大功,若电影平顺的叙事,恐怕无法引起太大的共鸣,到了故事尾端,他使用穿插式的手法交代这段转折,并且把 Only Imagine 歌曲做为最后的结尾,把整部剧情情绪拉到最高点做为结束,让观众停留在歌声里,在心理回荡著。
“它会在人的心里生根,就像你会在圣灵中成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