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
关于刻字石子料的称号难题在业界没有一致,一般有“刻字石”、“园林石”、“园林刻字石”等称法。刻字石-山东华城矿业石刻自古以来便是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直到现代,仍有许多人对园林石情有独钟,刻字石也成为了古老的文化。 汉代石刻的雄劲、简练,唐代石刻的精美、圆润,都表现了中华民族进取、向上的气派和精神,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1月30日至5月5日,大足石刻将在苏州博物馆办展。参展的有大足石刻博物馆镇馆之宝释迦牟尼佛像、柳本尊像、香炉等50余件(套)宋代至明、清的石刻文物精品。目前,文物运输和展馆布置等工作正在进行中
中国西藏网讯石刻亦称“石雕”,是以石材为原料的一种传统手工雕刻技艺。 中国的石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承沿不绝,流传至今,显示出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术、巧妙构思和丰沛创造力。 其中,泽库和日寺石刻这一流传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乡和日寺及周边地区的藏族民间雕刻艺术,因其工艺复杂、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免费外文文献都是OA文献,本网站仅为用户提供查询和代理获取服务,本网站没有原文。下单后我们将采用程序或人工为您竭诚获取高质量的原文,但由于OA文献来源多样且变更频繁,仍可能出现获取不到、文献不完整或与标题不符等情况,请知悉并谅解 中国晚期石窟的重要代表必须提到四川地区的安岳石刻和大足石刻。安岳和大足石刻作为两宋时期最为杰出的典型代表,分别代表了北宋和南宋时期和而不同的风格技巧与审美风范,在造型手法上取材世俗生活情景与具象写实为审美追求的宗教造像作品在中国石窟造型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8年4月5日,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都江堰市文物局承办的“磐石有灵——都江堰市博物馆石刻精品展”在奎光塔公园向市民展出。 为发展天府文化,让馆藏文物活起来、走近市民,都江堰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筹备、策划,高水平完成了陈列布展。这次展出通过“现世寻踪”、“往生梦想”、“佛陀精神”三个篇章,分别从艺术石刻、墓葬石刻和灵岩石经三个类别展示了都江堰市各个历史时期保存下来的精美石刻文物,时间跨度从东汉到近代达1700余年,展出的文物有90余件,为历年来都江堰市出土和征集的石质文物精品,其中包括了都江堰渠首出土石像、建安四年石碑、司马相如墓碑、灵岩石经、白蛇传剧情墓圈等精美石刻
昨日,大足石刻牵手金沙遗址官宣出道,携带着独特的巴蜀文化基因,给游客带来“点石成金”的文旅体验。 6月16日,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签订《学术文化交流备忘录》,标志着巴蜀两大文化遗产正式牵手,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科研交流、展览交流、文物保护、宣传推广、社会教育、公众服务、文创开发、智慧博物馆项目等多领域开启合作。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两家博物馆“点石成金”组合的“出道首秀”即将上演
本文摘要:新华社重庆11月1日电(记者柯高阳、周文冲)记者10月31日从重庆市云阳石刻研究院了解到,世界遗产云阳石刻北山景区夜游项目停止对外开放。云阳石刻研究院对外公布消息说道,从今年10月底至12月31日对云阳北山石刻佛湾长廊金属护栏展开改建。 施工期间,云阳北山石刻景区夜游项目将停止对外开放,请求各旅行团队及游客合理安排参观游览时间
在九大石刻中,蒲台岛石刻为早期被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石刻。“蒲台石刻”,又称“摩崖石刻”,位处南氹石壁之上。早在石刻被正式发现前,岛上的渔民间就有关于蒲台岛石刻的传言,据说石刻之所以能在1960年被学者发现,全赖有渔民的提示,但此点就无法考证了
中国西藏网讯石刻亦称“石雕”,是以石材为原料的一种传统手工雕刻技艺。 中国的石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承沿不绝,流传至今,显示出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术、巧妙构思和丰沛创造力。 其中,泽库和日寺石刻这一流传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乡和日寺及周边地区的藏族民间雕刻艺术,因其工艺复杂、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中国西藏网讯石刻亦称“石雕”,是以石材为原料的一种传统手工雕刻技艺。 中国的石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承沿不绝,流传至今,显示出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术、巧妙构思和丰沛创造力。 其中,泽库和日寺石刻这一流传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乡和日寺及周边地区的藏族民间雕刻艺术,因其工艺复杂、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中国西藏网讯石刻亦称“石雕”,是以石材为原料的一种传统手工雕刻技艺。 中国的石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承沿不绝,流传至今,显示出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术、巧妙构思和丰沛创造力。 其中,泽库和日寺石刻这一流传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乡和日寺及周边地区的藏族民间雕刻艺术,因其工艺复杂、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晚霞红景观石,又名朝阳红、幻彩石、彩色石,推论它的成因源于10亿年前石体在不同地层、地温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反应下,经过长时间的高温、发酵、冷却从而形成的自然奇观。它的形成犹如傍晚时分的晚霞,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并不象彩虹那么有规律,好像是被打翻的颜料一样很随意。好像一种抽象画,有一种蒙胧的美
在阿坝州壤塘县茸木达乡,一座叫棒托寺的旁边,有不少石刻藏经,特别引人注目。每块石板阴阳两面都镌刻着藏文印刷体经文,其经文疏密有致,刀法精巧,运笔严谨,且图文并茂,素雅别致。 这些石刻大藏经分为《甘珠儿》和《丹珠儿》两部,用50多万块不规则的石板刻制而成,内容涉及佛经、天文、历算、历史、医药等
妙峰山摩崖石刻及碑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洪塘社区妙峰山,山上原有摩崖题刻25段,题刻中有诗刻,榜书、题名等。现尚存诗刻一段,榜书五段,西偏北25度。碑刻一通,圆首,高2.23米,宽0.92米,厚0.185米,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