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刻
地图的历史反映着人类的历史。本书以17世纪耶稣会来华传教为历史背景,描述了欧洲与中国晚明时期地图的渊源与演变、它们的科学基础以及艺术表现。传教士们试图学习中国地图的绘制方法来绘制世界地图,而晚明的中国学者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将西方地图摹刻下来
边款:“是印仿汉最得意作也,遂庵仁兄勿轻用也,徐三庚记” 此件方章出自清末著名篆刻家徐三庚之手。徐老篆书被誉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以篆书治印,边款识:“是印仿汉最得意作也,遂庵仁兄勿轻用也,徐三庚记”,用刀细切利落,章法虚实相间,风格独具
虽然匆匆忙忙地错过了(我最爱看的)片头,但完全不影响期待电影的好心情。《Chef (五星主厨快餐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说不上什么特定的内容或剧情,也没一个聚焦欲传达的主旨,却能够让观众心满意足。影片洋溢着对生活的热情,快乐活泼的氛围,感染了坐在戏院里的每个人
导读:王献之《送梨帖》曾入清内府,图版为《三希堂法帖》摹刻。此帖草法凝重秀健而有法度。王献之《送梨帖》附柳公权跋,米芾《书史》记载,认为是王献之的字,而《宣和书谱》却收在王羲之名下,今见墨迹卷中并无政、宣玺印
妙峰山摩崖石刻及碑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洪塘社区妙峰山,山上原有摩崖题刻25段,题刻中有诗刻,榜书、题名等。现尚存诗刻一段,榜书五段,西偏北25度。碑刻一通,圆首,高2.23米,宽0.92米,厚0.185米,行书
你知道皇帝批阅奏折时都写些什么吗?近日,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在微博里晒出了一组被康熙批阅过的奏折,一句句朱批“知道了”,让网友直呼:大亮!穿越了吧?!细心的网友还发现康熙曾把“以后”写成“已后”,原来皇帝也会写错别字。 记者采访后发现,展出的奏折上,康熙都有“朱批”,写着“知道了”的奏折还真不少!比如,康熙朝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江南科场弊案,展出的6件奏折,反映了曹寅将他了解的情况向康熙密报的过程,除了第5件奏折康熙做了较长的朱批,其他都是非常简洁的语言,两条写着“知道了”。 曹寅奏报米价,康熙朱批“知道了”;曹寅奏报刊刻全唐诗,康熙朱批“知道了”;曹寅复奏摹刻高旻寺碑文,康熙朱批“知道了”……记者数了一下,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展出的31件奏折中,有15件康熙都朱批“知道了”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