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刻
地图的历史反映着人类的历史
地图的历史反映着人类的历史。本书以17世纪耶稣会来华传教为历史背景,描述了欧洲与中国晚明时期地图的渊源与演变、它们的科学基础以及艺术表现。传教士们试图学习中国地图的绘制方法来绘制世界地图,而晚明的中国学者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将西方地图摹刻下来
边款:“是印仿汉最得意作也,遂庵仁兄勿轻用也
边款:“是印仿汉最得意作也,遂庵仁兄勿轻用也,徐三庚记” 此件方章出自清末著名篆刻家徐三庚之手。徐老篆书被誉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以篆书治印,边款识:“是印仿汉最得意作也,遂庵仁兄勿轻用也,徐三庚记”,用刀细切利落,章法虚实相间,风格独具
妙峰山摩崖石刻及碑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洪塘社区妙峰山
妙峰山摩崖石刻及碑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洪塘社区妙峰山,山上原有摩崖题刻25段,题刻中有诗刻,榜书、题名等。现尚存诗刻一段,榜书五段,西偏北25度。碑刻一通,圆首,高2.23米,宽0.92米,厚0.185米,行书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