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座中,李钧杰教授梳理了部派佛教时期说一切有部、经量部和大众部对业的探讨,并系统地概述业的含义、性质、来源、类型、特色、功能与结果。
业,从佛教修行实践方面,是一个很基本核心的问题,而且还是佛教哲学、历史和文化的的重要载体。业跟生命体息息相关,一方面是沉沦的、柔软的,另一方面是亲近的、安住的。本讲不仅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古印度时期吠陀传统的业力学说、佛陀所确定的业力原则和部派佛教时期说一切有部、经量部和大众部对业的探讨,还从思想文化的角度,系统地概述业的含义、性质、来源、类型、特色、功能与结果。
李钧杰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毕业,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博士,论文是《教育、青年、医疗、安老、安葬:由近代走向现代的香港佛教1930-1980》。李教授现任珠海学院佛学研究中心访问教授,早年服务于香港佛教联合会和饶宗颐文化馆,并曾于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禅与人类文明研究中心的佛教文凭课程教授人间佛教。
时间:2021年7月24日(星期六)晚7: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