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好大!我们用简单的方式讲吧!大家先要知道,“转识成智”在佛法里是专业性的,在唯识学派中才谈。识是了别,但这了别,最多只是自我分别的意识。即使是道的或世间的,都只是分别,这种分别往往都以自我意识为前提,因此,只要是以自我意识而分别都叫识。至于说转识成智,这种识只是自我的一种看法、经验、知识,往往不一定对自己或他人有什么帮助。要怎样才有帮助?对自我而言,是一种道的帮助,对别人是属于好的帮助。因此,可以说对自我的道、属于好的,都是“智”的现象,也就是说,若把这种“分别”转变为“有利益的”,就可称“转识成智”。
例如:烧香礼佛:烧香是供佛;礼佛,也就是供佛。烧香也好,礼佛也好,都是在供养佛──以香来供养,以礼来供养。在道理上,我们可以肯定,可是在行为上,我烧香、礼佛,我供养了佛,佛啊!你要保佑我,为我怎様怎様……,那只是自我分别,我们说“有所求”。烧香和礼佛只是一种供养佛的行为,如果你能够以一份虔诚的心而行供养,那就不同于有所求了,而是智的分别,就叫“转识成智”。
以唯识学来讲,如果谈转识成智的话,那很麻烦 (按:名相术语多故)。我如果念一套这么的程式给你听,试听看:在唯识学里面,一法相,法相显,而后作了别,了别而后肯定,那就是转识成智。
唯识学里面有很多的言语,跟我讲的道理是一样。我只是告诉你,当我们了别之后,使它转变为有利益的,就叫做“智”;没有利益的只是自我意识,一种分别而已,这是最简单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