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紧盯,(心)尚在极力地想保持觉性。
这是悉达多太子曾经学习的教材。
因为“想要好”的欲望在驱动修行。
侍者们则前往观礼净饭王的农耕仪式。
在(佛陀出世)之前便已能入定。
而“心安住,成为感知所缘”的禅定,
我们便会获得“浸泡在所缘”的禅定。
心安住,感知所缘与境界(sabhāva),
能感知所有境界的生、住、灭。
又再看到那个境界生、住、灭。
看到禅定的乐、宁静生起,也会灭去,
看到心的中舍(upekkhā)生起,也会灭去,
也许他们的福报、波罗蜜比我们稍多。
也并非每一位的福报、波罗蜜都很多,
有些人反而造下更多恶业,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获得好的。
本文内容未经尊者及译者审校,若有任何疏失,皆归咎于听录、整理者的责任与过失。转载请保留声明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