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
导航装备是飞行器、船舶等系统的其重要组成部分,制导控制装置是整个系统的“智慧大脑”,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对飞行器、船舶系统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结合报告人多年的工作经历,报告主要对飞行器与水下机器人的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进行论述。包括:制导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复合控制技术、变质心控制技术、编队控制与协同制导技术、协同导航、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航路规划技术等;对于水下机器人相关技术研究,报告将汇报水下机器人控制技术、惯性组合导航、水下导航定位装备、水下目标识别技术、水下承压电池及其电源管理系统等,并对在研的水下作业型ROV、水下无缆机器人、水下作业机械手进行介绍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是以轨道交通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园区,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推动建设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也落户在此。目前,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已形成了完整的高速列车及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在轨道交通车辆、关键系统设备等方面的研发能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随着水下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功率的水油分离器、压缩机等电力设备正加速应用于深水油气田中,并且正由水上钻井平台慢慢转到深海,电力设备转到水下会更靠近井口、更节能、生产效率更高
中国广核集团研发的国内首台核电站微小型作业潜艇样机在中国核电工业展览会上首度亮相,受到业界与公众广泛关注。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应用于核电站应急事故处理、日常检查、维修等方面的智能机器人开始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该潜艇样机主要由潜艇本体、脐带缆和岸上控制箱三部分组成
水下光通信技术实现数据和能量的双重传输,近年来,在利用光通过空气传输信息和数据,甚至远距离为各种设备供电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在水下实现这样的目标有点棘手。 近期,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利用水下光通信传输数据和能量
根据象山渔山考古发掘现场发回的消息,“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号沉船”6月4日正式进入潜水发掘阶段以来,截至6月17日,水下考古工作队共派员潜水工作180余人次、总潜水时间超过8500分钟,完成纵横基线、水下探方、水上-水下通话扬声系统、水下监控摄像系统、水下照明灯阵等的布设,基本完成遗址南部和中部约120平方米范围的清理,发掘过程中共出水各类文物标本29件,其中青花瓷22件、五彩碗4件、陶缸2件、“康熙通宝”铜钱1枚,并采集出水了部分沉船遗址堆积中各类包含物、船板残件等测试样品,与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合作制定了“小白礁号”沉船遗址沉积物和水体检测分析方案。本次水下考古布设了水上-水下监控指挥系统,并将短基线运用于水下考古实践中,这在国内是首次。 日前,与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同时启动的还有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象山工作站,这是继2010年7月全国首个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落户宁波后,目前为止国家设立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