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医学大学护理学院王瑞霞教授,2019年指导硕士班研究生,进行200位第二型糖尿病人与人格特质的研究时,发现糖尿病人中,性格为外向的、友善的、谨慎性的病人,他们的糖尿病自我照顾行为比较好;也发现神经性人格异常的病人,糖尿病自我照顾行为比较差;另发现开放性人格与糖尿病自我照顾行为没有明显的相关。研究者同时发现,糖尿病自我照顾行为中,以饮食控制及运动行为与人格特质有比较强的关系,而饮食及运动自我照顾行为,正是国内糖尿病病人自我照顾行为执行最差的两项。

高医大的研究结果提供临床专业人员重要的线索,可以依照病人的人格特质不同,提供不同的卫生教育策略。糖尿病病人为避免合并症发生,须进行饮食控制、药物、 血糖监测、高低血糖处理及足部照护等自我照顾行为,但也因这些行为会干扰病人日常生活而影响其持续性,专业人员也试图找出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以做为拟定策略的参考。因此,此糖尿病人与其人格特质的前瞻研究,为台湾的糖尿病照护增加新的照护知识,预期可以帮助更多糖尿病病人提升自我照护能力。

高医大护理学院王瑞霞教授从事第一型糖尿病青少年及第二型糖尿病已近12年,共发表30多篇糖尿病相关论文,并刊登于国际优良期刊。她的研究着重于探讨心理社会因子对糖尿病的影响,也发展量表以做为临床评估病人心理社会问题参考,她强调除了药物治疗外,不应忽略糖尿病个案在心理社会层面的照护,也因她在糖尿病的全方位研究及表现,王瑞霞教授获得2017 年杰出护理人员专业贡献奖,并多次获得学校优秀论文奖及研究成果绩优等奖项。

王瑞霞强调,该研究提供专业人员在卫教病人自我照顾行为时,可先了解糖尿病人的人格特质,拟定适合人格特质的照护计划,如针对具外向性人格特质者,可利用其积极主动个性,提供最新资讯鼓励其持续执行自我照顾行为;谨慎性人格特质者则,可以较有组织的方式提供相关讯息;友善性人格特质者则可以较开放沟通的方式与病人讨论自我照顾行为的执行;神经性人格特质者则应鼓励其正向看待其罹病,避免因负向情绪反而放弃自我照顾行为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