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天目山小香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皮薄、肉嫩、味甜,而且营养丰富,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赶紧下单!”10月18日,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九里村的杭州临安淼楠小香薯专业合作社与临安供销青年团队正在进行一场网上直播卖货,半个小时的直播,吸引不少网友下单购买。当天,数十名杭州科技特派员来到这里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小香薯背后的致富故事。
一颗颗看似普通的番薯,如今在科技的“加持”之下,成为了促进天目山镇村民增收的大产业。“天目山小香薯第一产业产值达0.7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2.1亿元,开辟了山区农民收入的新渠道,带动全产业链的从业人员在小番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致富,引领打造临安特色乡村振兴的共富样板。”临安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小番薯在浙江,浙江小番薯数临安”。多年来,天目山镇凭借独特的生态资源环境,大力发展小香薯产业,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引种小番薯栽培并形成产业化发展的乡镇。然而,由于连年种植,当地番薯已出现品种退化、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的情况,严重制约产业的发展。
2019年10月,赵琳成为了杭州市科技特派员,被派驻到天目山镇。在了解到存在的问题后,赵琳便与浙江大学教授毛碧增合作开展不同产区番薯病毒病普查,并利用小滴液化法对茎尖进行脱毒处理,帮助原有番薯品种脱掉病毒,从源头上改善种苗
通过比较脱毒种薯和普通种薯间的差异,最终团队发现脱毒种苗生产的薯产量更高,收获时折合亩产达1643.28公斤,比普通种苗所生产的薯产量高出39.6%。在品质方面,脱毒薯的维生素C含量是普通薯的10.6倍,β-胡萝卜素含量是普通薯的2.9倍。
此外,赵琳还同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引进‘浙薯13’、‘浙薯6025’、‘浙紫3号’、‘杭薯系列’、‘龙薯5155’等番薯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种植结构,遵循不同品种的特点,针对性开发薯干、薯粉、薯丝和薯酒等产品。
酒香也怕巷子深。倾注了科技特派员“智慧与心血”的产品,如何更好地被广大消费者知晓并接受?小香薯上市后,赵琳就迫不及待地携手杭州市职工国际旅行社,用直播带货的形式,开展了“天目粮仓,杭隆香薯”热销活动。直播当日,她和直播团队一起去了田间地头,真实地记录了香薯如何从土里走到餐桌的过程,直播间内反响热烈。
赵琳表示,疫情让大家更关注养生,更关注产品品质,大家纷纷对脱毒后的香薯品质提出了疑问,她也在直播间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吸引上百位网友争相下单。
“通过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大力推广科技种植和直播销售后,基地的小香薯销售额提高了20%,亩产达6000余元。”淼楠小香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美凤表示。
直播带货也已经成为了这里热门的营销方式。“接触直播带货后,现在我天天录短视频,发抖音讲解带货,确实省事了很多,通过网上直播获得销售额已经达到了合作社总销售额的一半。”刘美凤欣喜地说。
目前,天目山镇共有小香薯生产面积0.7万亩,规模主体22个,加工企业12家,营销(电商)12家,已成为天目山镇促进农民增收、带动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为了进一步延伸香薯产业链条,助力群众增收,临安区成立了香薯产业协会,注册“天目香薯”商标,组建小番薯联合社,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同时,临安区还统一规范具有产地溯源认证和地理标识品牌包装,创成天目山小香薯省级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小香薯产业现代化进程。
记者了解到,在稳定水稻、小麦主粮生产的基础上,天目山镇正在有计划地开展“水稻-小香薯”高效轮作,逐步扩大小香薯的种植规模,多样化发展粮食生产,力争打造成一个以稻麦及小香薯种植产业为主导,不断加强竹笋加工产业协同发展的富裕镇、一个生态与产业相平衡的秀美镇、一个农耕文化浓郁的文旅镇。
来源 | 科技金融时报(记者 陈路漫 通讯员 陈玉)
编辑 | 陈路漫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