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又称为木番薯、树薯或树葛等,是一种多年生的灌木植物,属于大戟科木薯属。木薯的植株高大,可以长到1.5至3米,甚至更高,其叶子宽大且呈掌状分裂。木薯的主要食用部分是其地下块根,这些块根通常呈现出棕黄色或深紫色的外皮,内部则是块状的淀粉质物质,颜色可以是白色、黄色或橙色,外观与红薯相似。
木薯原产于巴西,现已在全球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特别是在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等地。在中国,木薯主要种植在广东、海南、福建、云南、湖南、江西等省区。木薯不仅耐干旱、耐贫瘠,而且抗病性强,种植前景可观。
木薯行业产业链结构
上游种植与供应:木薯产业链始于种植环节,农户或农场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种植木薯,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确保木薯的产量和质量。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木薯的种植规模和品种也在不断优化。
中游加工与生产:中游环节主要包括木薯的收获、加工和生产。木薯块根被收集后,经过清洗、去皮、切片或粉碎等预处理步骤,随后进行淀粉提取、变性淀粉制造或进一步加工成食品、饲料、乙醇等产品。这一环节涉及多家加工企业和工厂,他们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将木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
下游应用与销售:木薯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是各种应用领域和销售市场。木薯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医药等行业。
木薯行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及未来趋势分析
2020年中国木薯种植面积约为302136公顷,同比增长0.8%;木薯产量约为5041409吨,同比增长1.1%。广东和广西的栽培面积最大,福建、台湾、海南次之;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也有少量栽培。随着木薯产业的发展,木薯用途逐渐多样化,作为饲料、淀粉、燃料乙醇等工业原料。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木薯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商品作物。这些国家的人口数量庞大,对木薯及其制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在2022年非洲5.8亿吨粮食作物中,木薯产量为2.1亿吨,占比高达36.2%。但由于良种不足、栽培技术落后,非洲木薯平均每公顷产量仅8.55吨,远低于每公顷15吨的世界平均水平。对中国而言,木薯则是重要的淀粉工业原料。中国不是木薯生产大国,却是全球最大的木薯消费国,进口量占全球进口量的75%。
多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木薯品种培育、绿色高效栽培和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方面研究取得积极成效,培育出20多个木薯优良品种及各种配套栽培技术。在中国,木薯淀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如制作粉丝、粉条、面包、糕点等。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木薯及其制品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木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显示: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木薯的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将不断提升。通过改良品种、提高种植技术和加工效率,木薯的产量和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此外,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放和贸易合作的加强,木薯的国际贸易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木薯主产国将积极寻求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出口木薯及其制品来增加外汇收入和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进口国也将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积极进口木薯及其制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木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