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机”深耕细作 勾勒“粮”辰好景

来源: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建琪 发布时间:2024-01-24 16:26:27 浏览次数: 【字体:

借“机”深耕细作 勾勒“粮”辰好景

--记2023年全国最美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晓泰 

李建琪

2023年12月19日,由中国农机化协会、中国农机安全报社主办,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3“最美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发布仪式在安徽合肥隆重举行。庆阳陇原荟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晓泰荣获2023“最美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并到现场领奖。

打工族里出精英

今年37岁的刘晓泰是环县曲子镇金盆掌人,2004年6月高中毕业后,因家庭条件限制终止学业,他从此步入打工一族,投身于本市一家草业公司,便从生产基地一名普通农机操作人员做起。由于家境贫寒,没有一技之长,他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顽强意志,潜心钻研拖拉机耕地、割草、打捆、运输等作业技术和机械的维修技能,并向老师傅请教和学习,详细做好记录。将犁、耙、旋耕机、割草机、打捆机等机械绘图,夜晚在睡觉前反复熟悉和琢磨各个配件的性能和作用,熟记于心,烂记于脑;白天,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总结。他就是凭着勤奋好学和爱钻研、肯吃苦、能打持久战的坚韧精神,很快掌握了多种农机设备的操作技能,并担任公司农机队副队长,成为了同事们中的佼佼者,同时也得到了公司高度肯定,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提升为公司农机队队长。


刘晓泰指导机械检修

在后来的学习和实地训练中,刘晓泰掌握了机耕、机整、播种、机收等一整套机械操作流程,摸索出了从选种、种植、除草、植保等各环节的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在他的指导下,培养出了一批批技艺精湛的农机操作手。随之他被晋升为宁县分公司总经理。


刘晓泰指导检修机械

在担任总经理期间,面对董志塬、早胜塬、盘克塬一望无际的田野,刘晓泰心想,要改变农业“靠天收”的现状,就必须要应用现代农业机械化,要学会科学种田。那时候,他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农村实用人才,开辟一条农业发展的新道路。

成立生产合作组织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的最大效益在于规模化。为了推动当地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2014年,他与同事合伙创业,2015年他与别人成立了中泰种植合作社,种植6000多亩土地;2018年,他在宁县早胜镇发起成立了庆阳陇原荟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任理事长。2020年成立了正宁犇康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022年成立了甘肃中泰恒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社成立之初,刘晓泰联合当地几位农机爱好者,购买了10台拖拉机及各种耕作、播种、收获等机具设备,成立了农机服务队,专门从事农田作业服务。主要服务对象为早胜塬上的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及周边农户。凡是他的合作社实施的机械耕作、种植地块,平整的土地出苗整齐,产量高,加之服务质量好,收费合理,受到了客户的高度好评,合作社的效益也越来越好,服务的对象也越来越多。


刘晓泰查看耕地情况 

对于刘晓泰来说,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首先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要做好农机服务,必须要实现田间作业全程机械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先进的农机设备和一支技术过硬的农机操作人员。为此,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模拟操作,实景演练”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技术培训,使农机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为农机合作社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机耕地

平子镇半坡村村民刘红波合作社刚成立,就进入合作社成为拖拉机手。刘红波笑着说:“经过几年的培训锻炼,现在能开割草机、打捆机、搂草机等,也学会了机械维修,各方面的技术特别熟练,基本上年收入5到6万元。”

2023年6月底,正当小麦成熟时节,当地雷阵雨比较多,为了龙口夺食,刘晓泰组织8台联合收割机和8台运输车辆,昼夜加班,收割完合作社的2600多亩冬小麦后,又帮助周边农民收割小麦上万亩。为了确保安全,他巡回田间地头,指导作业。


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


联合收割机倾倒麦粒

随后,又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复种马铃薯500亩,大豆200亩,玉米1000亩。


机械播种马铃薯


耕作土壤

引领农业机械规模经营

农业的机械化和规模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机械化要求规模化,规模化推动机械化。为了将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刘晓泰带领社员积极参加学习培训,从苦练内功开始,不断完善合作社管理水平,制定一系列生产操作管理程序,生产作业流程,技术操作规范等。同时,为了适应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刘晓泰多方筹集资金,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引进和购买国际国内最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补充到各生产环节。




2017年,投资16.2万元购买了意大利马斯奇奥包膜机;

2018年6月,投资43万元购买了220马力的自喷式国产渭牧王自走式全喂入青贮收割机配套功率,作业宽幅2.6米;作业速度达到每小时4-6公里;其 "马力大,收购速度快,收割、柔丝、粉碎一次完成,可自喷到运输车辆上,带贮存仓,适合大中小不同地块收割,工作效率高。

2019年1月,投资110万元购买了世达尔青贮包膜一体机,最大圆捆重量达到1200kg,配套圆捆机实现田间青贮裹包,生产成本大大低。

2019年2月,投资24.6万元购买了世达尔方捆机其轻巧灵活,转弯半径小,适合小地块作业,而且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2020年9月3日,投资27.95万元购买了意大利马斯奇奥圆捆机,其打捆密度高,单捆重量可以达到200kg以上,可做干草打捆也可做青贮裹包捆,运输成本低。"

2023年1月,投资40多万元购买了悬挂式希森天成马铃薯播种机、中耕机、插秧机、收获机,起垄播种施肥一次完成,效率高,损失率、伤署率、破皮率、含杂率低。

2023年9月,投资13.1万元购买了中科藤森耙播一体机,动力驱动耙+精量条播机复式作业,减少拖拉机下地次数,一次性完成碎土、整平、镇压、施肥、播种、镇压、覆土作业流程,大幅提高作业质量与效率,降低作业成本。碎土效果好,平整度高,有效优化耕层,达到平、齐、松、碎、净、墒的农艺要求,为种子提供理想的种床条件。播种落籽均匀,播深一致性高,达到出苗全、齐、匀、壮,作物抗倒伏能力大幅提升,可实现增收10%以上。

设备的及时采购和引进,极大地提高农机服务能力。刘晓泰提出了“因地制宜开发合作经营,产业扶贫带动共同致富”的创新发展理念。

从2020年开始,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优越性,合作社除了在对外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同时,在周边村组进行了大面积土地流转,使小块地变成大块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实现田间作业全程机械化。利用自己种植的田块进行示范试验。同时吸收有农机的农户,成为合作社社员,壮大农机服务队伍,提高服务能力,满足用户各种需求。

2023年12月初,记者在宁县早胜镇南北村田地里见到刘晓泰时,他正带着农机手在耕地,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大型拖拉机牵引着新型犁正在耕地,随着犁的滑动,土壤随着犁铧翻滚,接着,另一台拖拉机牵引着驱动耙作业,将墒情饱和肥沃的土壤均匀地振压过去。刘晓泰告诉记者:“现在作业的农业机械是驱动耙,它的主要优势是把犁铧翻起来松软的黄土块儿能均匀的搅碎搅匀,并利用振压棍对土壤起到振压作用,从而达到越冬保墒的**效果。”

如今合作社已由最初单纯的农机服务发展成为融合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牧草等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业务已经辐射宁县早胜原5个乡镇12万多农业人口,社员已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260人,流转租赁周边农户土地2000余亩,涉及农户327户,农机总装备达到了65台(套),总装机能力达到2600kW,其中进口机械设备11台套,国产机械设备54台套。基本实现了田间作业全程机械化。全年可完成农机作业服务面积5万亩以上。截至2023年底,合作社资产总额已达到857万元,全年可实现产值500万元,实现利润100万元左右。

在刘晓泰的带领下合作社被当地政府2019年评为“优秀合作社”,2022年被评为“农业产业突破先进单位”,同时被甘肃省畜牧兽医局评为“2022年全省粮改饲项目青贮饲料质量评鉴优良实施主体”,被国家企业信用管理平台认证为“中国农机化服务AAA级诚信示范社”。刘晓泰本人被庆阳市2020年评为“庆阳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