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家宴,“4样不上桌,福气不进门”,老传统别丢,早看早受益
端午家宴,“4样不上桌,福气不进门”,老传统别丢,早看早受益
端午节,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华民族最具影响力的三大传统节日。所以,这一天不但讲究多,民间习俗也有很多。赛龙舟,吃粽子,挂香囊,插艾草,系五彩线,吃五黄菜、饮雄黄酒,挂蛋袋,游百病,驱五毒等等,这些习俗不仅是一种吉利的象征,还有祈福吉祥安康的美好寓意。家里老人说:端午家宴,“4样不上桌,福气不进门”,老传统别丢,早看早受益。

1、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除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由于粽和“宗、中”同音,子和“子”同音,千百年来粽子还被赋予了许多其他的寓意。比如古人求“子”、求取功名得“中”、求取光“宗”耀祖都会取粽子的谐音,所以,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吃粽子,讨个喜头,祈福吉祥好运。
推荐食谱:糯高粱米粽

食材:高粱米2000克;红枣、芸豆、粽叶、马莲各适量。
做法:芸豆提前浸泡后煮至7分熟,备用。

红枣洗净备用,红枣不用泡。

黏高粱米,提前一天冷水浸泡上,注意每隔3小时左右换一次水。取一部分泡好的米和煮好的芸豆混合,直接用来包粽子。

粽叶和马莲用水浸泡1小时,洗刷干净,入高压锅水开煮10分钟左右,再冷水冲洗干净。

包粽子,取一片粽叶折叠成漏斗形状,底下装个红枣,中间放芸豆高粱米或者分别包红枣粽子和芸豆高粱米粽子。注意馅料不要装的太满,包紧后用马莲缠绕2圈,然后将两端的马莲缠绕一起转几圈(大约3-4圈),用手指按住。最后将马莲尾部一端压在下边,根部一端垂直方向绕粽子半圈,在两端马莲缠绕位置的背面由上而下穿过来就好了。

煮粽子,煮粽子装锅最重要,角角相扣一定要码紧,防止随着水上下翻动而漏米成粥,码好后坐屉上面压一大盆水,压力锅选择蹄筋功能,自动完成。煮好的粽子,吃不完的粽子可以泡在冷水里,每天坚持换2次水,北方的气温保持一周没有问题。

2、鸡蛋
民间相传吃蛋生心,因为蛋形如心,民间认为吃了鸡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所以,吃鸡蛋即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象征着团圆美满,还有除邪避灾之说。
推荐食谱:艾草煮鸡蛋

食材:鸡蛋10个;艾草适量。
做法:采摘回来的艾草取下叶子或者用艾草的顶尖,清洗干净。锅中加入适量的水,下入洗干净的鸡蛋和艾草,大火烧开,煮7分钟左右。

煮熟的鸡蛋捞出过冷水,据说用煮鸡蛋的水洗脸,还能避免蚊虫叮咬。

3、黄鱼
很多地方端午有吃五黄的习俗,主要是为了辟邪祛暑。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避瘟驱毒,提升自己的精力,祈求健康长寿。
推荐食谱:清蒸黄鱼

食材:黄花鱼1条;葱、姜、蒸鱼豉油、植物油、盐各适量。
做法:将黄花鱼去除内脏洗净少量抹上盐,两面斜切刀,塞入姜丝腌制10分钟。放入蒸盘,上屜蒸7-10分钟。

蒸好的鱼取下姜丝,撒上葱丝。

淋上蒸鱼豉油,锅里烧热油,趁热将油倒在鱼身上就OK了。

4、西瓜
西瓜在端午节属于时令水果,有的地方流行吃西瓜的习俗。西瓜的形状又大又圆,也寓意着团团圆圆。
推荐食谱:鲜榨西瓜汁

食材:西瓜适量。
做法:西瓜半个,足够一家人每人榨一杯。西瓜切1厘米大小见方的丁,注意去掉西瓜子。

将西瓜丁放入搅拌杯,这季节的西瓜特别甜,什么都不要加,原汁原味,爽口开胃。

底部在手上轻震一下,双击开关启动电源,果汁机缓慢倒置手持,以45度角摇晃,只需38秒,一杯果汁就榨好了,口感特别爽。

端午家宴,老人说“4样不上桌,福气不进门”,老传统别丢,早看早知道。欢迎留言,喜欢这道食谱请点赞,转发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此文为大海微澜原创图文,盗文盗图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