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豆的种植与管理
中国的芸豆是15世纪直接从美洲引进的。
芸豆籽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与小麦、水稻、玉米等配合作为主食,可以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20%-50%,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起重要的作用。

芸豆的种植,不宜连作或重茬,可选择玉米、小麦、谷子和高粱等谷类作物作为前茬。芸豆是双子叶植物,在出苗时,子叶大而肥厚,顶土能力比较弱。这就要求破开板结的土壤,以免影响芸豆的出苗。芸豆的根系着生根瘤菌,这就要求整地时,活土层深厚,土壤上松下实,排水通气良好的沙土壤。在春季耕种前进行镇压,促进耕层土壤水分上升。
芸豆的品种主要有奶花芸豆和小白芸豆。播种前,需要精选种子,并将种子晾晒1到2天的时间。当地表10厘米温度稳定在12-13℃时进行播种。

矮生直立型品种单作行距一般为50-60厘米,株距保持在10厘米;穴播时穴距25-30厘米,每穴播4到5粒种子,穴播保苗3到4株;蔓生型品种单作行距在70-100厘米,株距在20-35厘米,穴保苗2-3株。播种量要根据百粒重的大小而定,百粒重小于30克,为75千克/公顷;百粒重大于50克,约为120千克/公顷。
在田间管理上,在施足底肥,用好种肥的基础上,4片叶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0-225千克/公顷。矮生芸豆的生育期较短,应及早施肥。在芸豆的生育期中耕,除苗2到3次,分别在苗期和初花期进行,第三次中耕时结合开沟培土,同时做好化学除草。

芸豆种植过程中,春播生育前期以保墒为主,水分太多导致地温低,影响根系的发育,容易感染病害。开花结荚期是芸豆需要水分最多的时期,应及时灌水,防止干旱落花。同时,在雨水过多期间,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芸豆的病害主要有:普通花叶病毒、黄色花叶病毒、芸豆根腐病、芸豆炭疽病、芸豆白粉病、芸豆疫病等。
芸豆的主要害虫:蛴螬、地老虎、蚜虫、红蜘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