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认识一味药之薏苡仁
薏苡仁又称为苡米、沟子米,出自《神农本草经》,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多生于屋旁、荒野、河边、溪涧或阴湿山谷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一般多为栽培品。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福建、河北、辽宁。
质坚硬,破开后,内部白色,有粉性。气微,味甘淡。以粒大、饱满、色白、完整者为佳。
性味:甘、淡,凉。
归经:归脾、胃、肺经。
注意:脾约便难及妊妇慎服。
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炮制:炒蔗苡仁,取拣净的薏苡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即可。或用麸皮同炒亦可。
用法:内服煎汤,或入散剂。

化学成分
种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少量维生素B1。
种子含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薏苡素、薏苡酯、三萜化合物。
药理分析
抗肿瘤作用
动物实验发现薏苡仁的乙醇提取物,能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的增殖,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

在临床应用中薏苡仁配伍的煎剂,能观察到对晚期癌症患者有延长生命的效果。
免疫调节作用
从薏苡仁热水提取物显示抗补体活性。
降血糖、血钙、血压作用
薏苡仁的提取物,薏苡聚糖A、B、C,可以降低血糖和血钙浓度并能导致血压暂时下降。
配伍
治风湿痹气,肢体痿痹,腰脊酸疼:薏苡仁,真桑寄生、当归身、川续断、苍水(米泔水浸炒)。(《广济方》)
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薏苡仁粉,同曲米酿酒,或袋盛煮酒饮之。(《纲目》薏苡仁酒)

治肺痈咯血:薏苡仁。捣烂,入酒少许。(《济生方》)
治肠痈,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仁,附子,败酱。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
典籍记载
《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
《药品化义》:薏米,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大益肠胃。主治睥虚泄泻,致成水肿,风湿筋缓,致成手足无力,不能屈伸。

《本草衍义》:薏苡仁,凡用之,须倍于他药。此物力势和缓,须倍加用即见效。
《本草正》:薏苡,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去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
本内容仅供学习分享参考,因篇幅问题,不能面面俱到,还请多多指正。
中医讲究辩证治疗,一人一方,文中方剂均应平台要求略去克重,切勿自行服药,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参考文献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
《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