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探源●神秘的甲骨】上古之食——黍
请加关注下期继续。
【甲骨文字典,黍】
今天我们学习甲骨文字典上的黍,黍米,黍子。小时候我们老家还经常种,我们叫做黍子,后来在山西、河南都有种这个黍子习惯。黍到底是什么作物呢?后来经过了解应该是那种跟小米类似,但是比小米大一些比较黏的。尤其是在山西一些地区,他们当地的美食当中有一种食物就是用的这种黍米做一些非常好吃的小吃,在河北北部张家口地区也有这种美食,黄色的,有的时候先磨成粉状的,然后再加工做成食物,黍米经过加工有的还配上枣放上糖非常好吃,我不知道有没有朋友们吃过这个东西。
【流行在北方的黄米糕,原料就是黍子】
黍今天依然还在种植,生活中还在吃,北方一些地区的人对这个字应该是比较熟悉,甲骨文就有这个字,可能这种农作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广泛种植了,因为在甲骨文刻辞当中用到黍的地方也说的是农作物的意思,所以可以推断出在殷商时期肯定有这种黍米的种植,所以才有这个字。
甲骨文写法也是很简单,它应该属于会意字,从禾从水,从禾很好理解,就是它是一种禾类的农作物,它结穗的时候是散的,不像小麦,也不像谷。我小时候经常在农村,有时候去割草,就有一种草跟这个黍米长得特别的像。当然没有黍米的这个高度,也没有黍米的果实那么饱满,但是从外观上看非常像。有可能在最早期的时候人们就是从这种草驯化成可以供人们食用的黍米,因为那个小米也就是谷子其实也是经过人工驯化的,不光是动物从自然界中驯化,植物也有一个驯化的过程,可见咱们的祖先,咱们的先民为了生存做过多少种尝试,并且还成功了。

【黍子】

【黍米,比小米大一点】
刚才说这个甲骨文它是从禾从水,为什么从水呢?说文解字中还引用了孔子说的一段话,孔子曰,黍可为酒。有可能就是因为可以做酒,所以就有水这个字符,其实就是流动的,这里水表示流动的意思,不一定是水,它可能经过酿造,经过发酵,黍米就能够酿出酒来。

【这个是谷子,古籍中叫做稷】

【这个是稻子】

【这个是小麦】
但是这个小篆的字形有点儿讹变,金文就是从禾从水,如果从甲骨文和金文隶定的话,就是从禾从水,但是在小篆的时候它除了禾和水之外,还有一个包围结构,有了这个包围结构就就特别像雨,所以说文解字从这个字形解释他有一句肯定是错的。说文解字中说从禾雨省声,它就成了一个形声字了,我们通过甲骨文和金文的观察,它是从禾从水不从雨,说文解字中说雨省声,但实际上从另外一句话当中解释出了这个字的读音,它为什么是shu的音呢?他说这个黍米是在大暑前后种植,所以就叫做黍。

【黍,演变】
这个我其实有印象,因为我小时候记得老家种这个黍米的时候,它是在小麦收割完之后然后再种的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在大暑前后种的这个黍米,这个我记不清了,仅供参考吧。说文解字中说在大暑前后种的,所以从这儿得的音。说文解字中说有两个地方都说到了这个字的读音,那肯定有一个就是对的,有一个是错的,所以从雨省的这个解释肯定是错的。
所以在说文解字学习的过程中,朋友们一定要有一个分辨,一定要明白,他有些是从这个小篆的字形中分析的,小篆它的字形很多是许慎编的或者是许慎推导出来的。咱们都知道在许慎编说文解字之前,先秦的时候都有,比如爰历篇、仓颉篇、博学篇,还有西周的籀文,当时这个书字数没这么多,据说他的字数也就6000多字,许慎在这个基础之上编出来9000多字,那么多字都从哪儿来的呀?都是有依据的吗?当然依据不同,因字而异,但有的肯定是许慎根据以前的资料推导出来的,以前秦的时候没这个字,到了许慎的时候他编出来的,后来许慎就根据他编的这个字的字形来解释这个字的字义。

【说文解字宋刻版】
这个情况下肯定就有失公允了,对吧?朋友们,这个请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还有一个值得一说的就是我们这些甲骨文从创字之初一直到今天能够传下来的,依然能够被我们今天的人还在用的这些字,其实是我们要重点学习的,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些已经解释被释读出来的这些字。你想想,这些字横贯几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这么多年今天依然还在用,这本身就特别值得我们去研究一下,说明在整个历史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产实际都离不开这个字,都在使用这个字,这个字一直就没离开人们的使用,没离得开人们的视线,所以这个字得以一直传到今天。
这些字离我们的生活,离我们的实际更近更密切,那么我们就应该花些时间去认识这些字,这些字都还没有认识的情况下,你没有时间,你没有精力去研究那些已经失传的字,朋友们理解我的意思吗?就是说这个兴趣点要调整一下,不要把兴趣放在那些没有被释读出来的那些字,那些字既然没有被释读出来,说明他们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离开我们的生活了,人们就不再用了,自然就被人们忘了。
为什么不用啊,因为这个字所对应的情景或者是这个字所对应现实中的事物器物没有了,自然这个字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所以在甲骨文字典中虽然收录了5000多个字,但是实际上能够像我们这么解读的能够辨识出它的音形义的只有1200个字左右,所以我们就应该好好的研究这1200个多个字,好好研究它的字形,字音,字义,这是我们的重点,这也是我们文耕学堂做这个甲骨文宣传的一个用意。
就是希望朋友们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拿出时间来看一看,翻一翻甲骨文,毕竟这些甲骨文在历史当中,而且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就有必要去探究一下这个字形字音字义为什么一直在人们在用它,对吧?所以希望朋友们通过对甲骨文产生兴趣,然后再拿出点时间来看一看,学一学,我相信在学习甲骨文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获得一些启示,甚至有人从此开悟开智,这都是很自然的。
对于黍这个字就说到这儿,当然跟黍还有一些相关的一些成语典故,都可以去看一看。最有名的或者说是我想说的一个,就是表达今非昔比,表达很沧桑,因为时间的推移没有时间去打理自己的国家,结果自己的国家变得非常的荒芜,有一个词叫故宫禾黍 ,还有一个彼黍离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