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谷子之父”亮相央视《开讲啦》!是咱河北人!

3月16日晚

央视《开讲啦》播出

开讲嘉宾就是咱河北人



被誉为“杂交谷子之父”

河北省杂交谷子

创新技术中心主任赵治海

带着“张杂谷”

为全国观众揭开一段

农学家与种子的难解之缘



我们为什么需要杂交谷子?

成熟谷子的保质期有多久?

小米做的爆米花是什么样子?

赵治海带来了一串题目

难得撒贝宁都贡献了

“生活不易 小撒叹气”表情包



而除了题目

赵治海还带来了“小米盛宴”

有小米蛋糕、小米麻花、小米锅巴……



在美食面前的小撒

现场“吃播”,又贡献了

“停不下来,根本停不下来”的表情包



节目开场

赵老师带着杂交谷子

和普通谷子走向了舞台

看到外形差异巨大的两种谷子

小撒调侃道:

“这就像我跟姚明站在一起一样”



用小米崩的爆米花你吃过吗?


除了谷子

赵老师还带来一桌丰富的“小米宴”

其实最具特色的

当属赵老师带去非洲的小米爆米花


赵老师回忆道

当初带杂交谷子去非洲考察交流

因为小米稀饭、小米干饭

不能带上飞机

又无法在当地现煮现蒸小米

为了让当地人尝到中国小米做的食物

他冥思苦想了很久也没办法

直到有一天街上崩爆米花的

给了他灵感:

“这个行,崩了以后又好分发,又好带。”

小米爆米花便由此诞生

而赵老师的小米爆米花一到非洲

就受到当地人民喜爱

由此,中国杂交谷子开始走向世界

为全球人民吃饱饭做出自己的贡献


看到这张照片,竟让人莫名安心!


节目现场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遗传育种系

水稻研究中心的同学

带来了一张特别的照片

照片中

赵老师和***先生相对而坐

身后墙上挂着写有

“超级杂交水稻”的实景照片

中间桌上摆着硕大饱满的杂交谷子


小撒看后不禁感慨

这两个人坐在一起

就犹如两座大粮仓

让人莫名地安心


赵老师则分享道

袁老当时对我讲

杂交水稻今天起作用了

杂交谷子也要起作用

将来我们要在山上种杂交谷子

山下种杂交水稻

这样我们国家的粮食就更加安全了


农业科学家下地携带的必备物里

竟没有它?



清凉油、曲别针和巧克力

哪个才是农学专家下地的必备好物?

赵老师将他日常下地时背的灰色小包

带到现场

在“明灯”小撒一番分析后

超过一半的观众都选择了巧克力

赵老师听后笑着说:

“我们直接开包验证吧!”

在纸袋、尺子、曲别针

巧克力接连出现后

唯独没有发现清凉油


赵老师解释说

平时下地的时候从来不怕虫咬

感觉时间长了,虫子也不咬了


其实不仅清凉油

防晒霜也基本不用

这主要是因为涂防晒霜太浪费时间

杂交谷子的研究遇到过很多坎坷

“欠账”太多

必须争分夺秒地投入工作


储存了十年的小米

到底还能不能吃?


一袋存放了一年的面粉

你会选择倒掉还是继续吃?

赵老师在现场发出“灵魂一问”

引发了大家对粮食保质期的讨论


赵老师表示

我们国家从古到今都注重储粮

过去国家在收购粮食时

十年才出仓更换

我们对于粮食保质期的概念

要相信也要不相信

粮食的保质期不是用年份来限制

主要根据环境条件进行判断

正确的储存方法

能让粮食保持长久的新鲜


赵老师现场还带来一份惊喜礼物

送给小撒:

“这两袋小米我抽真空储存,

到现在已经十年了,

今天你拿回去给煮煮,

看看还能不能吃。”


我的梦是让谷子种到两亿亩!


“***先生有一个禾下乘凉梦,

那您的梦是什么?

您的梦实现了吗?”

针对现场观众的这个问题

赵老师说

“让谷子回归主粮,种植到两亿亩,

就是我的谷子梦。”



从青年起步,到年近古稀

他半生与“谷”结缘

带领团队突破了

“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这个30年久攻不破的研究课题

创造了亩产811.9公斤的高产纪录

因突出贡献

他与***并有

“南有***,北有赵治海”之称



为了提高谷子单产

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末

开始研究谷子杂交育种技术

20多年里

全国20个省市的

30多家科研单位联合攻关

却均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杂交谷子课题

成为业界公认的一块“硬骨头”


赵治海却咬紧牙关决定迎难而上

他一头扎进试验田里

20多亩试验田

几十万株谷穗

一株一株地看

一株一株地比较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

失败,实践

再失败,再实践

终于,2000年

世界上第一个

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

“张杂谷1号”诞生了!



随后

赵治海带领团队

辗转于全国各地

因地制宜

不断探索各种“升级版”的“张杂谷”


在甘肃敦煌

“张杂谷”在播种后配合地膜覆盖

适应全年无有效降雨的气候条件

亩产高达400公斤


在广西宾阳

“张杂谷”与甘蔗间作

与当地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

种植结构结合起来

每亩增效200多元

成为南方蔗农发展高效农业的新模式


在新疆库尔勒

“张杂谷”牧草谷子和

当地特有的畜牧业结合起来

通过粮畜转换

实现“藏粮于畜”


“张杂谷”也插上了翅膀

飞出了国门

2009年以来

“张杂谷”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援非项目

也是“南南合作”项目之一

2021年

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

将中国的杂交谷子

与杂交水稻、菌草一起写入

《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



前不久

在参加2024全国两会时

赵治海代表

带了一张谷子的照片

展示了“比姚明还高的谷子”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

杂交水稻和杂交谷子

一南一北,一水一旱

让国家粮仓装上更多“中国粮”

共同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一生只为一件事

为他点赞!


来源:河北日报、CCTV-1、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