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需尽孝
——写在清明后的祭文
作者|刘玉花
1.病毒无情
去年12月头开始,婆婆家所在的村子里,因一场发送死人的聚集,全村人开始接二连三阳了。
公公婆婆和老公,都去帮忙发送人,所以没有逃过这一劫。先是公公和老公发烧,浑身疼,咳嗽不止。紧接着婆婆也开始发烧、咳嗽,好在老公和婆婆症状轻,及时打针、吃药,几天以后除了咳嗽还在继续,其它症状基本消失了。而公公就没那么幸运,一来是基础病较多,二来自身免疫力太弱,阳康没几天,继续复阳,反反复复好多次,前前后后几个月,他被病魔折磨着,日不能食、夜不能寐,短短四个月时间,从原来一百二十多斤的体重,迅速消瘦到了八九十斤,从独立行走,变成了轮椅为生,从有说有笑,变成了沉默寡言,而且就在十几天前(2023年3月24日),公公的遗像已然挂在了老家的上房……
2.四进医院
公公第一次在村级卫生院住院时,也就是在四个月之前,他是自己开着三马子去的。那时候他虽然发烧咳嗽气喘,但脸色红润、腿脚利索,吃饭走路行动自便,自己开三马子去看病俨然没受影响。但是住了十几天,烧是退了,气喘反而变严重了。
在家吃药恢复一周后,公公的气喘咳嗽更加严重了。我和老公开车送他进城住院,恰逢那几天正是咱们张掖疫情放开后,第一波感染高峰期,各个医院人满为患,大医院没床位,小医院排不上队。好在老公有个侄女在一家私立医院上班,看在侄女的面子上,院长硬是给塞了个床位让住下了。
住院后,公公气喘咳嗽比较厉害,走几步他就得停下来缓一会儿,倒是其他身体状况也还如常,比如吃饭、说话,除了因气喘,节奏变得缓慢,饭量、精神状态和体重基本没怎么减,医生建议我们先去拍了片。拍完肺部CT,医生诊断一侧肺已发展到了网上流传的“大白肺”症状!
听完后我们很是紧张,央求医生多费些心一定要把这一侧的“大白肺”给治好!医生说他只能尽力,能否治得好他也不能保证!经过医生和护士十来天的精心救治,老公日日夜夜的细心看护,公公的病情一天天得到了控制,出院时,再一次拍出的肺部CT上,明显可以看到,与之前的片子相比,左肺上那些大面积的阴影和模糊症状消失了。医生说公公的肺部算是基本恢复正常了。
可是,刚刚出院才四天,他又开始发烧了。这一天正好是二零二三年的大年初一,婆婆说再大的病等明天吧,今天大年初一就进医院不合适。大年初二一大早,公公紧接着第三次又住进了医院。走进几家医院时,因为在过年,其他医院住院部没有给医生排班,只有中医院的住院部里,安排有医生上班,所以我们毫不犹豫把公公送进了中医院,经过各项身体指标检查,公公的床头被挂上了“重症病人”的牌子。
也许是病情的加重,也许是他身体自身有了抗药性,虽然每天要挂七八个瓶子,甚至晚上还会加两个,可是病情恢复效果一点也不明显。住了十来天,公公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吃饭睡觉远不比从前。出院了,他呼吸仍旧困难,甚至在夜晚,他不能躺着睡,只能垫着高高的被褥、枕头仰着头眯一会儿,或者坐下来低着头靠打盹解决瞌睡。
这次出院时,我和老公硬是把他安顿在了我们城里的楼房上,原因是楼上暖和,上卫生间方便,不用接触冷空气,感冒再发烧的几率小。
可谁知刚刚住了一个晚上,没出门窗户也没开,后半夜里他就又开始发烧了,而且整晚气喘得一声比一声厉害,感觉就是上不来气,让人听了心里头干着急那种状况。第二天天一亮,我和老公又换了家医院,把他送进了甘州区医院,这一次是他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第四次住院,这一次,也是我们没想到的,成为公公生命中最后一次住院,这一次,也是公公走向生命尽头的终点站,这一次,他又被医生贴上了“危重病人”的标签,而这一次,医生也明确告知我们,病人随时都有上不来气的生命危险!
十来天战战兢兢的看护中,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公公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他从以前的不挑食,变成只吃一些清淡饮食,从一碗饭变成了少半碗,从以前有说有笑,变得愁眉不展,从自己去卫生间,变成了床上解决,从随和淡定变得焦躁不安,而且整个人也没了精神,话越来越少,笑脸几乎不见。
每天七八个吊瓶连着吊,一来没时间下床,二来是增加了心脏监视器、血氧饱和仪、引流管、高压泵等等治疗措施,满身的线和管管将他缠绕着,把他固定在了床上动弹不得,就连小便这么简单的事,一个人伺候都要务弄半天,把身上的线和管管理顺了、放好了才能解决问题,更别说吃饭、大便这些复杂一点的事情了。
就在这样的煎熬中,公公又住了十来天,尽管最后采取了输血措施,但病情仍不见好转,在2月24日晚上,医生观察到病人情况不容乐观,凌晨三点最后找我们谈话,通知我们尽快把病人带回了老家。
在公公生病的这些日子里,我亲自目睹了公公的生活日常。饮食,他从干的变成汤的,又从稠的变成稀的,最后从主食变成了流食;走路,他从独立行走,变成靠人搀扶,最终拄上了拐杖坐上了轮椅;说话,他从铿锵有力到声音微弱,再到有气无力奄奄一息;睡觉,熬过了从躺着睡,到半躺着眯,再到坐着打盹的艰难。每一次细微的改变,似乎都在不知不觉间,而且也没耗费多长时间;每一次身体状况的下降,也都是转瞬即逝的平平常常!每一次病痛的加重,都会让人明白什么叫痛苦!让人彻悟“健康无价”的确是真言!
公公所有的承受的一切,让我切实感受到了所谓生命的短暂,真得只在一呼一吸之间;也让我感受到了人在病痛前,渺小的就像一只蚂蚁、一只小鸟一样;让我感到了生命太脆弱了,每一个不经意间,它就把你带去了远方;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生存欲望与病魔抗争时的举步维艰!
至此,我想奉劝大家,至少是我的家人和朋友,趁我们还健康,好好珍惜能吃能喝、能走能动的每一天;趁我们还有生存能力,不要辜负对我们好的每一个人,以和你有关的每一个日常!
3.忙碌春节
整个腊月到正二月,老公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就连一公里不到,我们自己的家也没住过几晚。而到了三月,公公被送回了老家,老公为了陪公公婆婆,落脚点又到了老家。
公公住院期间,七十多岁的婆婆,一个人留在老家,除了操前后院子的心,还负责二十几个羊的吃喝。公公出院后,婆婆的主要任务变成了负责公公的吃喝拉撒、洗洗涮涮。至于那些羊,自然由老公接管。
而我,也在尽着作为儿媳妇应尽的义务,公公住院时,除了上班,按时给公公做饭、送饭,隔三差五还要凭着不够熟练的驾驶技术,开车去老家陪婆婆,有时也需要我去处理给羊打针、喂药、半晚上陪婆婆看着下小羊羔等等一些事儿。公公出院后,我的行动轨迹基本没发生大的改变,除了上班,还是以老家为中心,围着公公婆婆和老公转。
本以为公公出院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事实并非如此,反而我们一家人更忙活了。老公除了抽抬、搀扶公公,给公公买药、买所需物品、请大夫,隔一天还要去东郊换气站给公公灌氧气,而这一趟每次最快来回都得三四个小时;婆婆任务也更重了,除了操心家里的琐碎,负责躺在病床上公公的吃喝拉撒,还得对来访的亲戚乡邻迎来送往;我除了上班,也负责一家人的伙食购物,下班后买蔬菜水果,给公公婆婆买他们能吃的小吃零食送回去,顺便听听婆婆的絮叨,看着公公打吊瓶拔针,再开导开导任性的公公,一次次感受他在病痛中的煎熬。
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会变得柔软又脆弱,会由此及彼联想到我们也将一天天变老,联想到将来我们的孩子会不会如此尽孝?联想到每个人都会有这一步,都将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生命尽头?联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直到联想到自我伤感,难掩内心脆弱!联想到眼眶湿润,悄悄抹了泪去开导婆婆,并违心地劝说公公,你只要好好吃饭,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就这样,春节前后四个多月的时间,我们一家人全力以赴以照顾病人为主,基本丢弃了过春节的念头。尽管也抽了半天时间买了一些年货,但是到现在为止,好多还在冰箱里躺着。
老公白天看护公公,晚上接着陪床,(当然了,这期间老公实在熬不住时,小姑子偶尔也换着陪过。)我呢,除了上班,隔天就要往返于城里和老家,而七十多岁的婆婆也不方便出行,再加上公公住院,大过年的我们也不想告诉亲戚,不想给亲戚添麻烦,所以今年春节,所有的亲戚朋友我们都没有去看望和拜访过。事后,因为听到了抱怨话,我们也意识到了这是我们的失误,只顾自己家里人生病的事儿了,没有顾及到亲戚,忽略了亲戚的联络和问候,导致有位亲戚病好了以后,来我家看望公公时一并抱怨着,我们才知道她病情的严重,难怪人家当面说抱怨话。
尽管我们没给亲戚朋友说,可公公住院的事,大多数亲戚朋友前前后后还是知道了。从公公住院到出院,在人情世故方面,我和老公也上了不少的课。
4.人情反思
有时候,来看望的人多了,我和老公还有婆婆,反而都有了心里负担!这么多的人情,啥时候才能还清啊?看着堆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礼品,我们不止一次商量和琢磨着,以怎样合理的方式,去还这一份又一份的人情?
作为村里人,能来的都来了,没有想到会来的也都来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是空着手来的,哪怕是两瓶罐头、几斤鸡蛋,也有的邻居拿着特仑苏、八宝粥。作为儿女,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乡村人的纯朴厚道,也感觉到了公公婆婆与乡邻之间的和睦!亲戚朋友更不用说,不论远近也都来看公公了,有些亲戚甚至来过两三次,尽管也有些亲戚平日里联系并不多,可这次他们也都登门了。事后反思,我和老公虽然都已年满五十,可有些地方做得确实不及他人,在人情世故上还需重新考量自己!
当然了,作为儿女,我们并不是希望人人拿着礼物来看公公就心满意足,相反,我们却希望只要能前来对公公婆婆问候一声、安慰几句或者看望一眼,这已经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了!在我们看来,这就是看得起我们、看得起公公婆婆,我们也就满足了。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此时,完全可以代表我们的心声了!
今年年头这几个月,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忙碌于医院、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奔波,有意无意地关注着与生命有关的话题和事物,感受着人情的冷暖与厚薄,体验着人生的失落与收获,所遇之人和所遇之事,一件件警醒了我,触动着我的思维,牵动着我的神经,令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人生反思!
也许,人生真得是一次修行,修的就是自己的认知!自从公公病后,我时常在想,作为一个人,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活着,才算活得有意义?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才会赢得人的尊重?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个孝子? 作为一个人,怎样做,才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一生?我还想过,都说前院的水往后院流,当我们老了,自己的孩子是否也靠得住?我也在想,今天的公公婆婆,就是明天的我们自己,我们又会是啥样的结局?……
5.礼尚往来
在我的建议下,老公和婆婆先后去还了一下村里人的人情。在公公养病的那些天,以及公公去世的这些天,我们找着各种合适的理由,比如谁家里有老人,谁家也有病人等等,提着礼物适时看望了一部分,也有些亲友被请到家里或者酒店吃了顿饭,从情谊上算还了一些,可还有一部分,仍然在等待时机。
个别亲戚朋友,顺带也送了一些礼物,也有些是老公亲自登门去拜访的,但还有一些,是大可不必着急去还的,因为那样做,反而这些亲戚会见外,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疏远了亲情!其实有时候,人与人的情份不只是你来我往就能还清的!
6.人情冷暖
俗话说:没有一个人,能对别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哪怕亲姊妹,我觉得这句话也是应验的。
在我公公第二次出院的当天傍晚,有家亲戚来看公公。当时公公躺在炕头,婆婆接待的他俩。那天下午公公说想喝稀饭,恰巧在亲戚来之前,婆婆把稀饭已经熬好了,所以就没再重新做饭。婆婆端了一盘油果子,切了些卤猪蹄,盛了稀饭招待他俩。可谁知在他们看完公公回去,就开始闹家庭纠纷,至于矛盾闹了有多大我们一概不知,可第二天天一亮,亲戚家女主人就给婆婆打来电话,说昨晚来婆婆家,男主人没吃饱饭,回去就和她吵架摘(zhe)干葱!一是说拿稀饭招待了客人;二是说猪蹄子端少了,肚子没吃饱;三是说几年前,人家的儿媳妇来婆婆家里,婆婆没给人家的儿媳妇端钱;四是说幸亏人家养的儿女都争气,也都成了气候……
次日我回到老家时,看到婆婆红肿的眼睛便再三追问,婆婆一边哭诉着委屈,一边抽噎着抹眼泪,还不停地在纠结,当年是不是真的忘了给她儿媳妇端钱的事。
郁闷之余,我感觉这件事好气又好笑!因为亲戚家论家产是有上百万资产的人,论年龄都已是年过半百了,居然会因为一顿饭闹幺蛾子!我随口安慰婆婆:“不用管他,他们也都是六十过头,孙子都好几岁的人了,难道看不见我们家病人还躺在炕上嘛,再说你都七十多岁了,他们也不心疼一下你!也许他们今天因为吃了你一顿稀饭不顺心,而争嘴吵架,掰置过去的那些陈年旧事,明天说不定他们还会因为拿来了礼物你没去还,打架闹事,这是你的错吗?他们那样做也不觉得自己掉价!再说了,就算丢人也丢得是他们自己的人,你没必要纠结!”
几天过去了,在我回到老家时,婆婆又在抹着眼泪给我哭诉:“你的老爹病得这个样子,他们咋还不能理解一下我呢?就算稀饭招待人了,猪蹄子端少了,刚炸好的油果子一盘子呢,也不至于吃不饱啊……”
7.孝顺老公
在我心中,我公公是个有福气的人。在他生病的几个月中,老公和婆婆一天不烦细心照顾着,他也尝遍了我给他买的各种美食。自始至终他生活起居没有受一点委屈,饮食穿戴,始终被婆婆打理的干净利落,虽然病了几个月,但全家人没有谁对他恶狠狠说过一句话。
在他病中,老公放弃了所有的应酬,放弃了城里的家,一直留在农村老家陪护着公公婆婆,而公公也习惯了儿子的陪伴,一会儿看不到儿子,就着急要找他。
不管是住院期间,还是回到老家,老公伺候公公都非常有耐心。公公回到老家后,难以忍受病痛折磨多次要绝食,老公像孩子一样哄了又劝,劝了又哄,一次又一次说服了公公坚持吃饭,即便最后几天只能喝几口流食,也听着儿子的话。
公公说走路腿上没劲,他就立马进城去给买拐杖,结果这几十块钱被孙子抢着付了。没几天他又想办法借来了一副轮椅,他用轮椅推着公公去院子里晒太阳、上厕所,去街门外面听别人暄谎解闷,有时他还推着公公去后院看他的羊,去侄儿家里逛一逛。有时我们在后门外干活,他把公公推在地边上,一边晒太阳一边看我们干活。
公公上厕所不方便,老公立马给他买来了入厕座椅板凳;公公气喘气短,有一段时间睡不倒,长期坐着说屁股太垫,他先是给放了一块十公分厚的海绵,公公坐了几天还是说屁股垫,他就又去邻居家里借来了一个糜子垫子,公公还是说垫的很,他就在网上给买了一张充气床垫,这次算是彻底解决了公公嫌垫的困难。
公公气短,多年来都是用着我给他买的制氧机。但病重了,大夫说制氧机制出的氧气纯度不够,需要输高纯度氧气,老公立马借来一个氧气瓶。可拉着气瓶去城里换气需要几乎半天时间,老公怕公公上不来气,他就又给买了一个,确保了他隔一天要去城里换气时,公公的吸氧正常;大夫说,公公的血氧饱和度不稳定,老公便去他的医生同学那里,借来一个血氧饱和仪24小时夹在公公指头上,随时给他测量;公公有时候会闹肚子,老公怕他下床来不及,就给他买了成人纸尿裤,但事实证明,那些纸尿裤都是多余的。因为公公是个极其自律的人,即便来不及穿棉裤,他都会大冬天只穿线裤喊我们帮他下炕坐轮椅去院里解决内急。
开春了,有时候婆婆要去地上干点活,老公怕留公公一个人在炕上寂寞,他便去河西大厦给公公买了一个老年机,名曰:看剧听歌神器!但可惜的是,公公只享受了一天,就闭上眼睛再也不会看了。
为了不让公公受罪,为了让他多活几天,老公做着一个儿子能做的所有事,想着作为儿子能想到的所有办法。
至于公公让他买药 、请大夫这些琐事,老公更是说一不二。还有一次,公公让老公给他请大夫,结果大夫来了,公公说满身的病痛让他实在受不了,他一天也不想活了,要让大夫给他打一针了结此生。结果大夫和他开玩笑说:“我是治病救人的,不是来帮你解脱的,你说的话我做不到,你要不想活,自己拴个绳子去上吊吧。”公公老老实实地、用半哑的声音,有气无力地告诉大夫:“我起不来了,拴绳子我跟不着,要不求你给我给些安眠药吧……”
在我心中,老公就是个孝子。公公没病之前,他带老两口坐过飞机、坐过火车、坐过地铁,去过北京天安门,吃过北京烤鸭、吃过南方的各种新鲜水果,穿过几百块钱的衣服鞋子。当然,这在城里人眼中是不算什么的,可在农村,会被很多老人羡慕。公公生病时,他更是想公公所想、急公公所急!公公想要的,他都给买,公公需要做的,他都在做!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我不知道这四个月的时间,老公算不算得上是久病床前的孝子?
8、起死回生
村里人都说公公命大,逃过了一劫又一劫。村里人还说,老张有个好儿子,也就是一家人都伺候的好,要不然早都走了。当然了,也有人说,公公难大,在人间的罪还没有受够,受的磨难多。
村里人所说的第一劫,应该是公公出院那几天,也就是今年农历正月十四。公公经历了前后四家医院的治疗,最终还是被病魔击垮了。最后一次出院前,主治大夫告诉我们,他已经所有的办法都想了,该用的治疗也都用了,但是病人的脏器功能已经衰竭,再怎么治疗病情丝毫没有好转,他是尽全力了,病人能不能熬到天亮,他也说不准,要求我们半夜三更把公公接回了家。
说实话,整个腊月里我们全家人就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的。好在有医院做后盾,让我们躲过了大过年发丧的焦灼。直到正月十四,公公被大夫又一次“判了死刑”,晚上三点多回到老家,我们把公公安顿在热炕上后,连夜开着院里的灯,开始收拾上房和院落里的杂物,大概村里人多多少少也听到或者猜到了些啥,要不然怎么私下说这是公公的一劫。
一两天后公公慢慢好了起来,不仅能吃点东西了,精神状态也有了好转,村里人来看他时,他也能聊两句了。按村里人说,这次公公有了好转,是因为出院前给输了血,是重新换的血救了公公的命,所以逃过了这一劫。
这第二劫,是在二十天后,也就是农历二月初五,公公不省人事已达七八个小时,我们给他擦拭完身体,把寿衣裤都给他穿戴整齐,又一次腾空了上房里的桌椅板凳等杂物。公公在毫无意识下撒了一泡金黄色的尿,这一次以为他将会咽气,所以没有给他**不湿。岂不知他这泡尿尿完以后,却渐渐清醒了。他尿湿了雪白的衬裤,尿湿了厚厚的印着龙、福、寿字图案的寿裤和金黄色的褥子,之后却在昏迷了将近十个小时的时候,天色渐渐放亮时,随着天亮,他的手脚有了微弱的拳伸,嘴角也轻轻在抽搐,似乎有了要说话的迹象,婆婆趴在他身边,一声又一声的喊他,他闪动了几下眼皮,最终硬是挣扎着眯开了牙签宽的一条缝,就这样,经历了半天时间艰难的苏醒过程,他又慢慢清醒了。
还记得那天他苏醒过来后,眼皮轻微动了几下,嘴唇也是微弱在动。婆婆把耳朵凑到他嘴边,说隐约听到了他在说“水”。我赶紧给他喂了一勺水,惊讶地发现他依然有撮起嘴巴吸水的意识,可在顷刻间我又发现他似乎丧失了吮吸能力,于是一勺水顺着下巴在他胸前淋了一路。我坚持给他喂了第二勺、第三勺,他像个孩子一样,吸着淋着,还伴随着被呛的咳嗽声,我一次次给他擦干,一次次拍打着他的后背……,就这样,在我们全家人的共同守护下,第二天下午,公公慢慢睁开了眼睛。在他完全醒来后,反问了我们一句话:“你们把这些衣服给我穿上干啥?!”
9,公公走了
公公的第二劫算是又躲过去了,尽管一日三餐还是只进极少的流食,但他却没有瘫在床上起不来,即便依然坐轮椅,依然自己下不了炕,但他没有一次大小便送不到地方。
公公像个孩子一样,一次次要绝食,一次次被说通;一次次求着老天爷快点要了他的命,一次次又要让儿子给他请大夫吊针,就在这种矛盾和纠结中,在反反复复的病痛折磨中,在我们的开导劝说中,他又坚持了一个月,最终在3月24日凌晨三点,公公最终还是一口气没有上来,结束了无情病魔对他的折磨,结束了人世间的七十八个春夏秋冬,结束了他生命中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程,告别了他朴素而又完整的一生!
公公走了,他从人生这个的舞台上彻底退场了,而他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哀痛!一向坚强的老公,每次去献饭,都要抹一鼻子眼泪才舍得关好上房门。还有婆婆,她说公公不在了,没人陪她说说话,屋里太空了;她说公公不在,做的饭太少了,饭都没法做了;她还说;公公坐在炕上,屋子里有个人,家里也不觉得冷;她还说,公公走了,剪羊毛没人给她磨剪子了;剐草没人给她背草了;走亲戚家没人开着三马子拉她了……
而我,也因为公公的不在,城市生活的节奏,完全被打乱了。
更多精彩文章:
■ 征稿 :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
■ 池莉:我真的很傻
■ 贾平凹:禁止女人吃烟
■ 迟子建: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
■ 贾浅浅:我作为贾平凹的女儿
来稿须知
本平台旨在“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唯质取稿”。欢迎文字爱好者投稿。要求:
2.本平台所有来稿要求文责自负,所有作品打赏的费用将按平台投稿协议规定结算。有打赏作品的作者请主动加编辑微信号: dangdaizuojia。若作品推出,十天内作者不加编辑微信,或编辑给转发打赏费用在 24小时内作者不及时收取,本平台就视作者自动放弃费用处理。所有来稿若三日内平台不刊发,作者可自行处理。
3.本公众号发的内容,编辑在发稿前第一时间通知作者,也请作者留意关注,多自己转发宣传自己。对于每次推出的作品超出五百以上点击率的,以后平台优先发稿。
4.《 作家联盟》欢迎诗人、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关注,投稿。本征稿长期有效。
觉得好,请点击在看再走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