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党史 | 红军鞋的故事
文章来源:中共黔南州纪律检查委员会
分享到:
蛤蟆死了四脚伸,草鞋烂了四根筋。
打双草鞋送给你,保护红军好长征。
这是当年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干人送别红军时唱的民谣。
1934年12月29日,红军三军团在拂晓攻占瓮安县城,有一个班的红军住在西门李芳清家。李芳清家很穷,一家人靠帮尹龙章地主家烤酒为生,烤酒的地方虽是茅草屋,但地势较宽敞。红军战士们一住下,就请李芳清帮忙弄点糯米草来,他们要打草鞋。李芳清家酿酒,平时家里就要备不少的糯米稻草,于是就给红军战士送了些去。看着一捆捆谷草红军战士高兴得如获至宝,战士们你争我抢,马上打起草鞋来。他们又请李芳清帮忙找来一些麻,麻是用来做草鞋的爽子的,即草鞋的筋。他们先是用麻搓成一根根筷子粗的绳子,然后把草芯抽出来,略加捶打加工后,就在凳子上钉上一个铁钉,每人在打草鞋前都要量一量自己脚的长短,便将搓成筷子粗细的四股麻绳从中间套在铁钉上,一头用草绳连接,拴在自己的腰间,再从铁钉处,留出一个穿鞋带的“鼻子”用加过工的谷草往麻绳上交叉地编,当编到脚拇指和接近脚后跟时,就用事先搓好的比爽绳细一半的麻绳打上五六个耳眼,用来栓鞋带。不多时,每个战士都打好了一双草鞋,他们通过修剪,整理成型后,往腰间一挂,又开始打第二双。
李芳清觉得好奇,加之本来家里就穷,想学到红军打草鞋的手艺,既可解决一家人的穿鞋问题,又可以打草鞋去卖,赚几个盐巴钱。于是她一边为战士们服务,一边问这问那,战士们看她热情,就问她:“学打草鞋吗?”
“想学呀,你们教我不?”
“只要你愿学,我们教你。”
就这样李芳清跟红军学起了打草鞋。红军从怎样搓爽子,怎样搓耳眼绳,怎样加工谷草到如何取尺寸,如何编谷草,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教,后来又教她如何打对耳草鞋,如何打边耳草鞋。红军战士还告诉她,以后有条件的时候,要想使草鞋耐穿,还可以加皮筋一起打,打纯麻草鞋。在红军战士的精心指导下,李芳清很快就学会了打草鞋。红军在瓮安的几天时间里,李芳清打了十多双草鞋,红军临走时,她把草鞋全部送给了红军战士。
红军离开瓮安后,李芳清和其他干人一样做起了草鞋生意。后来红军又过瓮安时,干人们把他们平时打的草鞋送给红军,希望红军能穿着他们打的草鞋,去为天下的贫苦大众翻身打出一个新天地。
后来,李芳清把她打的草鞋称为“红军鞋”。
漫漫长征路,处处鱼水情,伟大的长征精神蕴含着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途中,类似“红军鞋”的故事还有很多,它们已成为长征路上军民鱼水情最有力见证。
***总书记说:“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作为新长征路上的践行者,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时刻牢记长征精神,保护好红色遗迹,赓续好红色血脉,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沉下心气、扑下身子、走进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真意为群众解决更多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满意度不断增强,获得感成色更足。
(瓮安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