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一号文件重点关注牛羊七大方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机遇在哪里?|专家观察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全文见文末)。该文件对“十三五”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十四五”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部署。

《牛羊宝典》记者整理出2021年一号文件中与牛羊产业有关内容,并邀请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曹兵海教授及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广西肉牛肉羊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南方牛羊产业体系联盟会轮值主席韦英明教授为大家解读关键信息,大家一起来看!

目标任务

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积极发展牛羊产业,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

专家解读

牛羊宝典: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之前享受脱贫支持政策的牛羊企业还可以享受政策红利吗?

曹兵海:从政策来看,2021年的政策红利应该是比之前更丰厚,所有的脱贫攻坚的政策不减量,又新增了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国家推动乡村振兴,当然也希望提振乡村消费。在脱贫攻坚战之上升级的政策红利是,打造产业振兴这个超级大平台,让广大民众参与进来一块推动产业发展,并享受产业振兴的红利。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曹兵海教授

牛羊宝典:2020年脱贫攻坚已经收官,2021年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牛羊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还有哪些机会?

韦英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本身具有延续性,通过牛羊产业开展扶贫脱贫之后的区域将进入巩固脱贫成效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牛羊产业将会迎来高质量发展时期,可以说牛羊产业迎来了又一个历史机遇,牛羊行业在标准化、规模化以及三产融合水平上有更多的机会。此外,牛羊在优化畜禽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农业产业新的增长点。以广西为例,已经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意见》政策,从政策、组织、技术、金融保险多方面提供保障;南方其他牛羊主产区有同样机会,响应国家号召。

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肉牛肉羊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南方牛羊产业体系联盟会轮值主席韦英明

打好种业翻身仗

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加强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专家解读

牛羊宝典:关于种业被“卡脖子”的问题,以及文件提到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我们应该如何突破?

曹兵海:首先,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对我们种业“卡脖子”,而广泛使用国外品种,是我们生产市场青睐这些品种的市场行为。其次,猪鸡牛羊业各具特色,业种特性不同,在育种体系和支持政策方面也需要个性化定制。

国家大力培育良种、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的战略和政策是完全正确、立意深远的。但是存在的问题在于目前仍然处于政府主导的形势,还未形成依靠市场运作就能满足生产与消费需求的品种培育支撑体系,这意味着脱离了政府和项目行为的专家,我们的育种体系很有可能会失败。因此,育种也需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更需要打造这种体制。

牛羊宝典: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提出畜禽联合育种,南方牛羊的品种改良如何响应号召推进落实?尽快培育出适合南方的品种?

韦英明:这对于南方牛羊产业尤其重要,开展联合育种是打破南方良种牛源缺乏瓶颈的有效途径,在政策支持下,可以加快推动培育适合南方养殖的品种工作。广西在联合育种、品种改良方面已经推动了一段时期,初步培育出了肉牛、肉羊品种杂交组合配套系,以西门塔尔做父本与地方品种隆林黄牛母牛等为母本,杂交出一代母牛,再利用利木赞或安格斯做父本杂交选育出具有特色的新品系;以隆林黑山羊做母本,努比亚山羊做父本,通过级进杂交选育出杂交品种。广西牛羊经过多年杂交改良,良种率逐步提高,肉牛良种率已达38%,肉羊良种率已达50%。广西的改良模式,在南方其他区域都可以借鉴应用,加快南方良种改革进程。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科学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同的管制目标和管制强度,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专家解读

牛羊宝典:文件指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我们应该怎样做?目前广东、广西、云南都有肉牛产业园代表,这种模式在南方推广是否可行?

曹兵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产业园更多来自于工业园的概念。完全按照工业模式发展农业是不完美的,将受到原料、自然资源、生产环节和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比方说,不需要下雨的时候来几场雨,这不是谁说不行就不下雨的事情。工业园显然受到的制约因素没那么多,也不那么“缠绵”。

但是,从目前产业水平来看,产业园模式也许已经是推动产业迅速发展的最优选择。未来随着水平、理念的提升,模式也会继续优化,可以将产业园不再局限于划定的区域内,而是将一个市甚至省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园,每一个企业、养殖户都是产业链的一部分,以“葡萄式”结构发展,更加灵活、高效。

韦英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南方地区推进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肉牛肉羊产业示范园具有组织化、科技化、产业化融合发展模式优势,是引领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需要大力推动产业园区建设。但是目前南方地区牛羊产业园分布不均匀,肉羊产业园几乎没有,不利于推动产业示范性发展,南方地区背靠消费市场适当通过产业园的三产融合模式发展牛羊符合规模化发展层次的需要,目前广西东园公司、都安嘉豪公司及广东云安产业园正在探索这种模式。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

专家解读

牛羊宝典:关于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问题,我们有哪些发展机会?

曹兵海:本来,粪尿就地熟化还田是我国几千年的智慧,因为这个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国内牛羊养殖场发展有机肥产业,大多都是依靠补贴,增加了粪尿从养殖场到田间的距离、处理费用以及处理设施的投资,这些在经营上就是成本。目前来看,如果没有补贴,有机肥生产和销售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因此现在的养殖场外加有机肥场的模式实质性地可以理解为“花钱买环境”。在这个模式之外,也有一些不用花钱就能换环境的模式可以借鉴,比方说日本、欧洲等国家的一些经验。政府引导养殖企业或者养殖合作组织与种植户或者种植合作组织,进行资源互换各取所需。比方说粪尿与稻草(秸秆)、牧草等互换,从而有效配置资源,既能大幅度降低成本,还有利于种植和养殖上各打特色、创造品牌。

跟上面说的“产业园”概念联系起来,如果把产业园扩大到一个市、一个县的“全域”,就给上面说的资源有效配置提供了平台,如果产业园概念还是现在的样子,那仍然存在“花钱买环境”的潜在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双方资源互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政府也可以省下大量补贴,难度在于前期的统筹和对接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制定更多战略与政策支持,其实这方面也是行业非常期待的。

韦英明:牛羊粪污资源化利用就是变废为宝,是牛羊养殖的增收点,现在一头牛一年产生的粪污加工成有机肥约3吨,经济效益近3000元,政策再一次为牛羊养殖提供了增收机会,必须要抓住。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对于规模养殖企业而言,自建有机肥加工厂,政府大力鼓励扶持发展;对于散户群体,通过区域统一收储设立定点生产基地加工成有机肥,以解决散户无法自建厂和分散问题,其次通过种养结合区域全消纳形式,转化为种植效益。但是前提是,牛羊场要解决粪污收集难题,南方要大力推广“微生物+生态栏舍”肉牛肉羊现代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发酵垫料发酵作用,简化垫料-粪尿有机肥一体化生产工艺,降低操作难度和生产成本。

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

加强对农业信贷担保放大倍数的量化考核,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将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做法逐步扩大到全国。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牛羊产业来说,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肉类和乳品,不仅可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而且是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每年一号文件都对牛羊产业格外关注,我们也可以从历年的一号文件中看出当年的发展重点,那么牛羊人就来一起看看是否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1.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继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社会帮扶、干部人才等政策措施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2.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升级改造中小奶牛养殖场,实施婴幼儿配方奶粉提升行动。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

3.加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力度,严格落实防控举措,确保产业安全。

4.继续组织实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加快选育和推广优质草种。

5.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下大力气治理白色污染。

1.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本完成大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

2.支持奶业、禽类、牛羊等生产,引导优化肉类消费结构。

3.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对其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4.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办好农村“双创”基地。

5.将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保鲜冷藏、晾晒存贮、农机库房、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管理看护房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根据生产实际合理确定辅助设施用地规模上限。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

从每年的一号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牛羊产业的发展有清晰的规划,牛羊产业也在不断向着更环保、科技含量更高、品种和产品质量更优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