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篇》之二:内耗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主要讨论军需物资与战争的关系,提出了“因粮于敌”的思想原则;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条件的依赖关系出发,指出旷日持久的战争对国家造成的危害,论述速战速胜的重要性。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从表面来看,战争耗费的是国家的财力,战争使得国家财力枯竭,增加百姓负担,使国家陷于贫困。如果能从战场上获取资源,“因粮于敌”就地解决,借助他人的力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对于企业来讲,真正使资源利用得以提升的,是成本概念。在企业运营中,如何降低企业的成本,减少损耗,降低内耗,是经营者思考的核心问题。


对于生产型企业,或者工业生产企业来讲,将产品运输到客户手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于是针对大客户,很多公司直接将仓库建到客户公司,以减少运输成本。或者成批运输,减少发货频率,也能使得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电商将仓库以区域形式建设,网络化覆盖,降低成本。对于企业来讲,成本节省不仅仅是购销合同中的单价,更多需要关注的是隐形成本,而这恰恰是很多公司忽略的地方。


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很多企业在当地生产加工,在当地销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成为密集型加工企业的国际工厂所在地,低廉的劳动力,大量的工人,成本低,又有政府政策支持,大批量的外企在国内建厂生产。在国内用工成本逐步增高时,发达国家又将密集型加工企业转移至东南亚人工成本低的国家,东南沿海城市用工成本增加,逐渐向内地转移。消费品集团企业,将工厂建至各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

除了显现的成本,使企业财竭的,往往是看不见的内耗。企业在创业初期,发展迅速,人员少,效率高,没有太多的部门之分,也没有所谓的制度流程约束,公司一致对外,向市场要利润。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外部和内部急剧膨胀,人员增加,部门增多,各岗位细分开始出现。这个时候,如果公司体系建设的速度没有跟上业务的发展步伐,就会出现内部制约外部的现象出现。在企业向管理要利润的阶段,是体现内部制度流程规范的建立水平,这个时候,除了看得见或者可执行的“法”,凝聚人心或者使员工产生向心力的,一定是“道”。


如果企业经营者对“道”的不重视或者宣传不够,就会出现严重的“内耗”。部门墙现象严重,制度流程一大堆,推诿扯皮严重,没人担责,没人真正对客户负责,没有市场导向。各种情况的出现,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臃肿的机构,蜗牛般的效率,公司运营成本一再增加,企业支出居高不下。这些增加的人力物力财力,远远大于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所需,内耗的出现,表面是成本的增加,利润的减少,究其根本,是文化所需“道”的缺失,是管理体系“法”的不完善,是管理者观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