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凉梦”系列」由“禾下乘凉梦”想到的

记得小时候家里生产水稻,仅靠家里承包的一亩八分地,两个人一口锅,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要借谷打米来维持生活。因为以前家里穷,所以这些事情在我脑海里历历在目。

***爷爷去世的第二天,我看了《***》这部电影,回想了我的工作经历,对我小时候的经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二十年前,水稻产量由于品种原因,很难满足市场供应,粮食安全很难保障,虽然农民在种地,但是对于水稻收益在当时来说,占比不到家庭收益的一半。当时我们当地的农业部门会组织一些种子公司到各村进行制种,虽然回收价格高,但是产量不高,农民一季制种下来,制种面积小的也只能算是够当年农民的负担,对于父子一家的我们来说每年都是入不敷出。对于当时来讲,这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是我读书唯一的经济来源,现在想起来,那种生活很难形容。

那时候的农民朋友通过制种可以卖钱,记得当时的价格是4元/斤。我们的父辈把这些制种生产的种子看成是黄金,每次晒谷子的时候,父亲一再嘱咐我要看好家禽,不让它们来吃。

为了未来的粮食安全更有保障,饭碗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必须想办法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虽然这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想要“翻身致富”仅靠生产粮食是很难的。禾下乘凉梦是***爷爷提出来的,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大致的理解就是改良水稻品种,使用高杆水稻品种的同时,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以适应各种生态环境,尤以海水稻和耐盐碱地水稻为代表。

我国的国土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多样,高有机质含量土壤(营养土)、贫瘠土壤、盐碱化土壤(盐渍化严重)、高原土壤、砂质土壤等分布广阔,这些土壤中部分土壤适合水稻种植,而部分土壤却不适合。水稻种植首先需要保证充足的水源,其次是光照、温度、湿度、养分供应等环境要求,截止今年我国已经开展了盐碱地水稻和海水稻的种植示范试验,虽然产量不高,但是我们已经拥有了盐碱地的种植经验和品种等数据,后人可以按照这些数据经过品种选育等进一步研究,选育优良品种。

近些年来,我国水稻生产发展出了多种稻田综合模式,比如虾-稻共育、稻鳖共养等,在生产水稻的同时,提高农田单位面积的产出比,增加农田综合效益产出的同时,为从业者增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