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夏种绘就好“丰”景 “一年无闲田”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眼下,山西朔州平鲁区的7万多亩红山荞麦播种工作接近尾声。当地种植户抢抓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调运机械进行播种。

在朔州平鲁区大干沟村的层层梯田上,播种机在荞麦地里来回穿梭。为了保证荞麦品质,当地政府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对荞麦种植进行现场指导。

平鲁区地处晋西北,这里四季分明、无霜期短、雨量适中,适宜荞麦生长。近年来,随着荞麦良种繁育工作的不断推进,这里的荞麦产量也从原来的亩产180斤左右增加到220斤左右。

据了解,2024年,平鲁区共推广种植红山荞麦7万多亩。在传统的分散种植转变为规模化种植的同时,当地逐渐形成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荞麦全产业链,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万亩盐碱地水稻插秧展开
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水稻现在到了移栽时节,万亩盐碱地里开始了水稻插秧工作。

连云港经开区大新农场地处黄海之滨,海水渗透让土质盐碱化。多年来,农户们通过种植耐盐碱的水稻品种,让这里稻香四溢。

大新农场前身是青口盐场大新工区,是江苏省八大盐场之一。近年来,随着连云港产业结构的调整,沿海盐田逐步退出盐业生产。当地探索盐碱地改良举措,改盐田为农田,把水稻灌溉从单一的大水漫灌模式转变为有进有出的“自流口”模式,通过流水排出土壤盐分。同时,当地选育生长周期较短的水稻品种,让水稻、小麦在田间“接力”生长,做到“一年无闲田”。

2012年,这片土地每亩水稻收成在400斤左右,到了2023年,水稻平均亩产量已达1300斤左右。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