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荞麦花开正艳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会宁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通过积极统筹谋划,稳步推进,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把撂荒地变成增收的“希望田”,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在会师镇荞麦种植基地里,连片种植的荞麦长势喜人,呈现一片秋收景象。


仲秋时节,在县城东山山顶上漫山遍野的荞麦花竞相开放,白如玉兰,粉若桃花,如梦如幻,恍若仙境。荞麦盛花期的到来,吸引了像马国强这样“随花迁徙”的养蜂人,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四十多箱蜜蜂在山野之间忙碌着,把沁人心脾的花香酿进香甜的荞花蜜里。

养蜂人 马国强:这边荞麦种植面积比较大,在这边放蜂的话荞麦蜜品质也会比较好,在会宁的市场上是相当有口碑的,再有四五天时间就可以有成熟蜂蜜了,预计今年荞花蜜比去年要增产三四百斤。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漫步田间,雪白的荞麦花一望无际,可谁也想不到,眼前的丰收田在今年以前还是无人问津的撂荒地。为加快恢复撂荒地生产步伐,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2022年,会宁县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会师镇共流转撂荒土地2.2万亩,其中在稍岔村流转1500多亩用于种植甜荞,在范湾村、高庄村流转8000多亩用于种植苦荞,用实际行动助力农村耕地撂荒整治攻坚行动,让群众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会宁县会师镇稍岔村党支部副书记 胡建军:今年以来,我们村跟会宁县金芋马铃薯合作社合作,将村上的一千五百多亩撂荒地流转给了合作社,从今年合作社种植粮食情况来看,粮食的长势很好,这样一来调动了老百姓的种粮积极性,二来老百姓得到了土地流转补贴。

会宁县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李财库:从8月份以来,雨势较好,现在正是甜荞开花时间,长势很好墒情也很好,后续我们会加强田间管理,保证后半年增产增收。有了今年的种植经验,我们想明年继续流转撂荒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同时也可以给周边农户提供优质的籽种、农业机械化服务等,带动更多的农民增产增收。

让撂荒地真正“活”起来,不仅能为群众增收打牢基础,更能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会宁县立足实际,统筹谋划,把撂荒地整治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撂荒土地整治工作,从根本上保障群众“粮袋子”,稳步推进全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会宁县会师镇稍岔村党支部副书记 胡建军:下一步,我们将把剩余的撂荒耕地,采取农户自愿的原则,想流转的可以流转给合作社,不想流转的动员老百姓自己种植,切实把所有的荒地利用起来,增加农民收入。
(会宁融媒记者 逯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