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里盯上了!邢台这两种美食要出名了,第一种名字你就不会读……
提起“舌尖上的中国”
大家不禁会想到一道道美食
还有伴随美食的故事配音
一时间,让大家对美食兴趣盎然
不少人开始以“吃货”自居
来挖掘身边的“舌尖”系列
有些人本来对吃不感兴趣
却也在看了纪录片之后
对美食垂涎三尺
因为吃到的不仅是一份食物
更是一种思念、一种情怀
这一点对于我们大邢台来说也不例外
既然舌尖上没有我们大邢台
那我们就靠自己来发掘吧
今天小斐就带大家领略一下
邢台这两种被列入省级保护名录的美食
先来看看39种特色美食都有啥
▽▽▽
河北39种特色美食保护名录
石家庄:无极饸饹、七汲全羊宴、正定宋记八大碗、真定府马家卤鸡、金凤扒鸡、藁城宫面
张家口:莜面、柴沟堡镇熏肉
承德:满汉全席、平泉御膳糖饼、平泉“五奎园”改刀肉、一百家子拨御面
秦皇岛:抚宁白腐乳、潘氏风干肠、老二位饺子、昌黎赵家馆饺子
保定:定州新宗熏肉、曲阳黑闺女饺子、徐水漕河驴肉、直隶官府菜系、槐茂酱菜
唐山:吊桥缸炉烧饼、刘美烧鸡、蜂蜜麻糖
沧州:万二烧鸡、朱记扣碗、河间驴肉火烧、青县冬菜、吴桥手工挂面、南皮小米面窝头、黄骅吊炉烧饼
衡水:饶阳仇氏金丝杂面、龙凤贡面
邢台:西关饸饹面、临西尖冢手工挂面
邯郸:二毛烧鸡、大名郭八火烧、大名五百居香肠、魏县申家榆面饸饹
看到邢台的这两种美食
不要看它好像没有很特殊
其实历史悠久
已经有百年的历史
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哈
西关饸饹(hé le)面
现在的人说起来,好像对此并不熟悉。但是老一辈的老人们说起来会很亲切。据了解,之所以叫“西关饸饹”,是因为“饸饹锅”坐落在西关街中部一条南北小街的十字街东北角上。其实,“饸饹锅”不止西关那一家,不过西关“饸饹锅”的饸饹口味独特,好吃实惠,渐渐“西关饸饹”就出了名。
后来“西关饸饹”曾经在家乡消失了几十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复出,老人们回忆说,在老家的大街上转,你就会发现挂着“西关饸饹”招牌的饭馆、小摊不下几十家。“西关饸饹”已经成了家乡美食的知名品牌。
被选上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仅是因为历史悠久
更是在制作工艺、用料上考究
出奇制胜
饸饹古称"河漏",传说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派专人对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河漏"作为其中之一上报朝廷,因其名字古怪引起康熙皇帝的好奇和注意,便要人做好,品尝后赞不绝口。但因"河漏"与治理河道似乎犯"忌",于是挥笔将"河漏"改为"饸烙"。
西关饸饹面制作始创于清嘉庆年间,由孙廷信创办,孙家世居宁晋县城西关(即今凤凰镇民主村),西关饸饹便由此而来,经孙氏家族七代人相传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
西关饸饹面制作主料荞麦面被称为谷类中最有营养的食物,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P、维生素B1B2、芦丁、镁、总黄酮等。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荞麦》:北方山后多种,去皮壳,磨成面或作汤饼(即面汤),不仅带有特异的美味,且对身体大有裨益,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荞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滞泄痢、腹痛,上气之疾"。
西关饸饹面制作首先在用料上选料考究,专料专用。精选原产地的优质荞麦,用50度温开水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块,灶间支两口大锅,一锅沸水用来煮面,一锅是煨好备用的肉汤,水锅上架饸饹床,将和好的面块塞入饸饹床漏窝内压入锅内捞出盛碗,浇汤加肉码撒香菜,一碗鲜美可口的饸饹便制作完成。其次汤料精工细作,选用猪后臀部位的精肉经白糖炒色上色,并用传统秘方煨制,然后再用猪大骨或大块肉加祖传秘方料熬制数小时做汤,秘方由天然花椒、大料、桂皮、丁香、肉蔻、香叶等四十多种佐料秘制而成,做出的汤色香味俱佳,同时根据顾客消费需要加些熟鸡蛋煨入汤锅更添了一味佳肴。
有人说他喜欢吃饸饹,更喜欢看轧饸饹。热气腾腾的大锅上架着粗大结实的饸饹床,顶头上栓两个铜铃铛,一精壮汉子一抬压杆,铜铃喤啷啷乱响,将一个面剂子塞入床上的圆洞,将压杆上的圆柱对准圆洞,一发力压下去,床子发出咯吱吱的声音,床下面一绺饸饹条缓缓轧出,手一挥,饸饹条落入滚开的锅中。一阵铜铃响,压杆重新抬起……那喧闹的场面,热气腾腾的气氛,更加令人感兴趣。
说起这个,更是有一家百年老店
宁晋“西关饸饹锅”
采访时说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店不在大,有客就兴。开办于大清朝的光绪年(1892年)的宁晋“西关饸饹锅”,历经两个甲子,经过四代人的传承和延续,越办越旺,靠的是实诚。经过百年的变迁与发展,“西关饸饹锅”久盛不衰,表面看百年一店是商业现象,其内涵在于体现出历史文化的传宗接代,传递的是文化元素。“西关饸饹锅”120年的历史,不仅记录了一个家族式店铺的经营史,还显示了宁晋人的聪明与智慧,以及诚信、厚道、坚毅的农民
本色
临西尖冢手工挂面
邢台临西县尖冢空心手工挂面,已有400年的历史,始创于明朝万历年间,空如竹、细如发,直径均不超过1毫米,最细仅有0.1毫米,因其富含人体所需的钙、铁、维生素、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而成为古代进宫和现代人们争宠的佳肴,至今更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
看上图,在制面厂的凉面区,悬挂着两米多长洁白如玉的手工面,好像一阵风吹过就会吹断一样,很是壮观。据了解,这种空心面省火省时,水开下面,不到一分钟即熟;汤不浑,面不糟,口味清淡,爽滑筋道,且易于消化
制作工艺更为讲究
▽▽▽
其选用当地无污染、无杂质的优质小麦“白芦芦头”、“大白芒”为原料,面粉经过特殊加工,配以其它天然原料,经过和面、五醒、一轧、二切、三搓、二盘、二拉、挂杆、晾晒、分类、检验、包装等二十九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成品挂面自然晾干,不烘烤,细如发丝、洁白中空、细腻筋道、滑柔爽口、入锅即熟、回锅如新、久煮不烂,气味芳香宜人。
看完小斐
又双叒叕的介绍
是不是了解到咱们大邢台的特色美食
有着如此厚重的历史底蕴
以后去宁晋或是临西
一定知道该吃点、带点什么啦
你身边还有什么值得叨叨的
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