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荞麦面的历史
荞麦的历史非常的古老,原产地据说在长江上游的云南四川地区,后传入日本。荞麦这种作物因其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生长条件要求不苛刻,收获期短,为广大平民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保障。
荞麦的日语读作soba,汉字写作“蕎麦”,也写作“稜”,稜的意思很简单,因其特别的三角形的形状而得此汉字。日本本土出土过9000多年前的花粉化石,但是古日本并没有制作荞麦面粉的技术,只是做粥勉强食用。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贵族是不吃荞麦的,他们认为这是饥民的食物。

到了镰仓时代,约900年前(南宋时期),中国的华南地区普遍种植,制作工艺得到广泛传播。日本也是在这个时候从中国引入石臼技术后,开始大量制作荞麦面粉,但是初期并不是做成面饼或者做成面条,而是做成了杂粮团子状的食物,现在已基本看不见这种饮食方式了。

再之后的江户时代,各地开始将应季的荞麦献给当地的大名,各地也陆续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荞麦面。

据说约从江户中后期(1750年前后),出现了3家特别有名的荞麦面店,“藪”“更科”“砂场”,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堪称传奇。荞麦面在这个时期,也被赋予了延长寿命,延长家运的意义。年末年初食用也被赋予了去除一年厄运的美好愿景。一口细长的荞麦面,贯穿古今,成为千万寻常百姓家庭的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