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一碗荞麦面,品五百五十年的老滋味
荞麦面堪称日本传统纯度最高的面食,拉面、乌冬面、中华面一来全都起源自中国,二来早已传遍全球,即便在一些小城乡下都有机会吃上一碗拉面或乌冬面,但荞麦面的普及率在日本以外就低很多,更遑论好吃地道。
荞麦面
据说荞麦是从西伯利亚传到日本的,另一说是起源于北海道,但真正将荞麦磨成面粉、制成面条,却是近几百年的事情,可见荞麦面对日本人来说算是近代食物。正因如此,才会被喜欢新奇的江户人青睐,造成今日关东荞麦和关西乌冬的壁垒分明。
关东人喜爱吃荞麦面的另一个因素是产地,荞麦主要的产地在长野、山梨与群马一带,因原料易得,东京人偏爱荞麦面理所当然。
日本人认为荞麦面属于料亭级食物,桌椅装潢都比拉面店讲究,荞麦面的价位也比拉面、乌冬面来得贵一些。跟中国台湾不同,日本人反而把拉面或乌冬面视为廉价快餐,定价五六百日元的面到处都有,但荞麦面的售价硬生生地高许多。
内行人的荞麦面吃法
荞麦面店另一个特点是大白天可以喝酒,换句话说,荞麦面店也被当成较正式的简易型社交场所。所以,荞麦面店家多半会贩卖些配菜和酒类,而拉面或乌冬面店的菜单上顶多加上饺子、水煮蛋等。
荞麦面呈铁灰色,口感偏硬却细,多半是“冷食+蘸酱”的吃法。内行人吃面有一定的步骤:先拉起面来,闻闻荞麦香,再将面条夹放在酱汁浅碗内,注意不可全下,酱汁只蘸一半。面条细,入口不必咀嚼过久,最好是一口气吞下去,享受酱汁与面条的细致。
我爱吃荞麦面,因此足迹遍及安昙野(荞麦的故乡)、松本以及东京的大街小巷,没想到却让我在荞麦面并不普及的京都遇到日本第一的荞麦面!位于乌丸通与二条通内小巷子的本家尾张屋是我十多年来遍尝上百家荞麦面中最棒的一家!吃过它的荞麦面后直呼:“多年的第一名荞麦面追寻之旅,总算可以暂告一段落了。”
传承十六代,连天皇也爱吃
本家尾张屋在京都拥有4家店,老店创始于1465年。1465年耶!从1465年还要等100多年,葡萄牙水手才发现中国台湾;1465年,日本才刚进入天昏地暗的战国时代;而那时,远在西欧的德国还只是日耳曼小部落的集合。
本家尾张屋刚开始时,只是贩售荞麦做的和果子,直到1700年才改卖荞麦面。目前以荞麦面为主要营业项目,一楼玄关柜台仍旧售卖和果子。
本家尾张屋被我评为“日本第一”的主因不在荞麦面条,而是酱汁与配料。
特别是它的镇店料理宝来荞麦面。自古以来,荞麦面被视为吉利、带有好运的食物,人们常说“吃荞麦好运好事就会来”,所以本家尾张屋将自己特制的料理取名为“宝来荞麦面”,希望每个吃荞麦面的人都时运旺旺。
本家尾张屋除了宝来荞麦面以外,还有另外二三十种面食,想吃其他的可以点乌冬面。除了日文菜单以外还有附图片的英文菜单,点餐便利,不想花太多钱的食客和只想欣赏京町家气氛的食客,可以点售价只要756 日元的基本款阳春荞麦面
名声传遍整个日本的光面,就是从池袋发迹后成名的。走豚骨酱油风的汤头浓而不腻,十分受当地上班族青睐,冬天里,热腾腾地来上一碗十分享受,就算在炎热的天气吃起来也十分舒服。而招牌的沾面也是许多人推荐的必点美食,如果结伴同行的话,可以一人点拉面,一人点沾面,分食品尝。
本文所有信息全部来自《京都人情味小吃》一书,此篇文章文字仅为此书的节选,想要了解更多京都好吃好玩的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原书。
更多京都人情味小吃
请关注及购买图书《京都人情味小吃》
以上所有文字及图片均来自
《京都人情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