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美食传奇:延安吴起羊肉剁荞面
#西安头条#三秦美食传奇之延安吴起羊肉剁荞面
吴起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连靖边县,西南毗邻甘肃省华池县。全县地形地貌由“八川两涧两大山区”构成,属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境内有无定河和北洛河两大水系。
吴起,本是人名,战国时期名将,1819年,清朝在靖边县首次设立吴起镇,相传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吴起而命名。1942年,设立吴起县,后改名吴旗县。2005年10月19日,又更名为吴起县。
来吴起,一定要想办法吃到羊肉剁荞面,没吃羊肉剁荞面,就等于没来过吴起。吴起人做羊肉有自己的一套严格的程序。吴起人吃羊肉首选跑山羊,跑山羊肥膘少,肉筋道,而且因为饱食山间杂草,尤其是地椒椒,所以肉味独特。剁肉也讲究技巧,一刀到位,大小要适宜,肋骨和脊梁骨的剁法也不一样,不能把骨头剁碎了,看相不好,羊肉汤也会受到影响。什么时间下肉,什么时间把肉捞出来,把血沫子撇出去,然后如何再加热,再撇血沫子,什么时间二次煮肉,什么时间下什么调料,那都是很有章法的。
吃羊肉,常见的是现宰现吃,但还有一种别具风味的吃法,那就是“风干羊肉”:新鲜羊肉吃不完的、或者是为了贮存、或者是为了寻求另一种滋味,于是把新鲜羊肉自然风干,之后的一段日子里,随时炖煮饕餮。较之新鲜羊肉,“风干羊肉”自有它独特的风味,经过秋冬的阴干,肉中的水分散逸,留下的都是精华。之后再与水结合,便取得另一种极佳的口感,更加筋韧、更加纯粹。
荞面,当然是荞麦粉身碎骨后的形状,这里广种荞麦,荞面成为日常口粮与风味小吃主干也就自然而然。荞麦本身的营养价值与食疗作用早有定论,所以直到粮食相对充裕的今日,依然是许多人的心头好和嘴中香。陕西的北部,包括陕北和“渭北黑腰带”区域,广种荞麦,并且都把荞麦吃出了花。荞麦花很清丽淡雅,陕西民间有谚语“荞麦地里刺荆花,别人不夸自己夸”,意思大约是原本更有价值的荞麦静静地以素颜示人,而杂草却要显摆。
荞面擀面条,会掺一点白面,在擀制和切制的时候,就有了它的局限性,一是不可能擀得太薄,毕竟是“粗粮”,内部结构和性征都粗疏一些,为了之后的水煮不糊塌,所以必须擀到一定程度即止,也就是面片比起常规的面条要厚很多,注意这可不是口感的追求,几乎纯粹就是“安全”的考虑。所以,“剁荞面”的面片,本身是比较厚的。
二是切制的办法必须独特。面擀出来,怎么变成条,一般的办法就是“切”,面片叠垒,一手摁住,一手执刀下压,一丝一缕即成;另一种是“剺”,这是陕西人做面的独特方法,也就是整张面片摊开,用擀面杖压着,切面刀顺着擀面杖,由近及远划过去,是为“剺”。
荞面剁好了,下锅,三番两滚、点水搅拌,不大功夫,这“剁荞面”便会被盛放在蓝花瓷碗中,端上炕头的饭桌,把羊肉连肉带汤舀一大勺浇在剁荞面上,拌两下就喝汤、吃肉、咥面,三个动作顺序大致如此,都是舌尖的盛宴。
吴起羊肉剁荞面作为省级饮食类非遗项目,日前被认定为市级劳务品牌。它不仅是地方特色小吃、是一项非遗技能,更撑起了当地百姓的“钱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