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城大安:30年蓄势打造“东方燕麦之都”
随着寒潮自北而南袭来,所到之处皆出现断崖式降温。瑟瑟寒风中,不少时尚人士喜欢冲泡一杯燕麦片,抑或是轻启唇齿吃几块燕麦饼干。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燕麦营养价值均衡,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有助于调节血脂血糖,可抗疲劳、改善睡眠、轻身、养颜。
而中国,对燕麦价值的描述有自特色:燕麦,自古“食疗兼备”,古籍中记载“燕麦性平,味甘,归肝、脾、胃经,能益脾、养心、敛汗、润肠、通便”。
不少人觉得燕麦时尚、洋气,殊不知它原本出产于中国,于400年前被作为种子资源带到加拿大。因燕麦独具健康成分,很快风靡全球,成为西方人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食材。美国《时代》杂志曾评选“全球十大健康食物”,燕麦是唯一上榜的谷类食物。
燕麦分皮燕麦和裸燕麦:皮燕麦籽实带壳、多用作饲料;裸燕麦多作食用。中国是裸燕麦的发源地。史料记载:燕麦已有2100多年历史。
权威专家介绍,每年我国都要进口20万吨的燕麦加工销售。随着我国燕麦种植水平提升,品质不比国外的差,正艰难打破外国燕麦主导中国燕麦市场的格局。
在这场“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的跨国博弈中,大安市是支点。
这场博弈远未终局,但我国已有主动权。多年来,我国燕麦种植面积由450万亩提高到1200多万亩,国产原料及产品市场份额由不足10%上升到80%以上。由此带动38个县、350多万人增收致富……
大安市在哪里?
它在嫩江平原腹地,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下辖大安市,一个被誉为“嫩江明珠”的地方。大安古代为少数游牧民族的渔猎圣地。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开始形成村落集镇。
1988年8月30日,国家民政部批准大安撤县建市,称大安市。
这里自古多泡沼,水产和飞禽物产丰富。以渔业资源为例,这里年产鲤、鲫、草、鳙、鳊、黄颡、乌鳢等鱼类上万吨,占全省产量的13%。大安是吉林省政府批准的重要商品鱼生产基地,亦是全国十省百县渔业生产先进县。
这里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粮食播种面积17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7亿公斤水平。
自然禀赋优异、物产丰饶之处,文化沉淀也极为深厚。这里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殷商汉书遗址、辽金半山遗址、清朝公主陵等古文化遗存104处。
流传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白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分别为焦家烘炉、赵静剪纸、玉米叶编织、动物标本制作、画柜、二人转失传唱段表演、三乐器同时演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一项,为百年酿酒工艺。该项目正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大安被美景“包围”:南有查干湖,北有莫莫格,西有向海等国家AAAA级风景区。越过过嫩江向东100多公里,就是举世闻名的大庆。大安境内的景点也不差——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每年吸引不少游客光顾。
这是一个战略要地:大安地处吉林省西部县市对外开放前沿位置,是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和西部生态经济区的重要链接点,还是中蒙大通道(蒙古国乔巴山—中国阿尔山—白城—长春—珲春的中蒙铁路运输大通道)、珲乌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大安拥有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水路口岸—大安港。大安港是吉林省内河航运的最大码头,货运量居全省之首,沿嫩江水运通道下行可达哈尔滨和俄罗斯伯力港,可进入日本海。
作为一名南方人,对大安的天然优势十分叹服:得种植之肥沃黑土地,兼得渔业之兴旺,通江达海、交通便利……可是,这与燕麦有什么关联呢?
有。
上个世纪90年代,白城农业研究人员发现,燕麦比其他麦类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抗风沙,可改善生态环境。燕麦还是治碱先锋,可修复改良轻度盐碱地。
燕麦产品市场前景巨大:一些发达国家燕麦人均年消费量达到5.4公斤以上。目前,我国人均消费量为0.43公斤,但每年正以10%的速度递增。
燕麦种植成本低、管理方便、产量高、收益大,除了收获燕麦米以外,燕麦杆也是富含蛋白质的优良饲料。一年两季栽培的“一粮一草”模式可为畜牧业提供充足饲料。
白城之于燕麦堪称“天作之合”,当地呼声日趋高涨,白城相关部门为让燕麦“回家”积极奔走。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培育出适合中国种植的新型燕麦品种。
1998年以来,白城市农科院“牵手”加拿大农业部开展中加燕麦国际科技合作,中加燕麦科技创新中心就此成立。很快,任长忠团队22年潜心钻研,培育出23个燕麦新品种。
任长忠是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白城市市农科院院长。任长忠及其团队为我国极早熟燕麦种质创新做出突破性贡献,实现了燕麦一年两季双熟,填补了全球北纬45度地区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2004年,白城燕麦产业发展迎来春天。白城承办的燕麦国际战略研讨会吸引30多个国家的燕麦领域专家与会,探究燕麦发展新路径。
白城的各项条件,几乎为燕麦种植“量身定制”:适宜的地理条件、独特的气候条件、优良的生态条件。这里出产的高品质燕麦被赋予专有名称——“白城燕麦”。与其他燕麦相比,白城燕麦富含蛋白质、可溶性膳食纤维、脂肪,籽粒大、种皮薄、腹沟浅、表面光洁,着壳率低,易蒸煮熟化。

2006年,白城燕麦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燕麦产品。
2008年,任长忠全票当选国际燕麦委员会委员。这标志着中国燕麦研究从此走上国际舞台。
2016年,白城市提出打造“东方燕麦之都”。
其底气在于:“白城燕麦”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白城及周边地区沙化、碱化耕地多,退化草场面积大,适宜燕麦种植的土地较多。当地开展燕麦种植试验推广,成效不错。
随后,白城市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华信集团合作,共同筹建“白城中加燕麦国际产业园”,剑指超千亿元产业链条,力图将小作物发展成民族品牌大产业。
其规划路径是:通过大型龙头企业带动,整合国际国内优势产业资源,从深加工和第三产业切入,带动燕麦种植基地建设,推进燕麦产业横向连接和纵向延伸。
2017年,白城市“两手抓”:一方面,向农民宣传燕麦产业发展前景,开展种植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开展燕麦种植;另一方面,加强燕麦种植龙头企业培育与引入。
白城先后与大生农业白城分公司、洮南圣一金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榆县巨宝农牧开发公司、吉林省吉运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致力于燕麦产业发展的企业开展合作。
双管齐下显奇效。这一年,全市燕麦种植面积首次突破30万亩。
2020年6月,白城市农科院与上海源芬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吉林麦燕传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生产燕麦大米、全燕麦面条、燕麦即食粥等燕麦主食产品。
当地还与通榆黄栀花药业、吉林洁洁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利用燕麦幼苗合作开发了燕麦面膜、燕麦香皂、燕麦精华液等系列化妆品。
洮南圣一金地等企业发展燕麦饲草种植,以点带面带动白城燕麦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白城大安老窖燕麦酒以“斫冰烧酒古法酿造技艺”,酿出烧酒之精品。这项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助推燕麦酒醇香醉人。“中国燕麦酒之乡”正在弦繁鼓急地筹划之中。
白城市农科院燕麦科研团队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了6大类40多个产品的加工技术瓶颈。这也是对我国燕麦加工能力的提升。
随着“燕麦与大米不能同熟”技术难题突破,燕麦大米、燕麦面条、燕麦速食粥、燕麦面包和燕麦化妆品等多种燕麦深加工产品纷纷上市。
以“白燕2号”为代表的白城燕麦在国内17个省区得以推广应用。从饱受风沙盐碱干旱之苦的白城,到经受草原退化威胁的内蒙古,再到高寒少氧的青藏高原……燕麦的种植,让生态脆弱的土地再度“容光焕发”,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牧民致富欢笑。
值得称颂的是,以白城燕麦为代表,我国燕麦研究从“跟跑”到“领跑”。中国在世界燕麦研究中的领先态势逐步巩固。
而大安、白城,蓄势30年,聚焦燕麦产业,渐入佳境。
这里不仅有燕麦,白城是全国大型商品粮基地和杂粮杂豆主产地。白城油葵、白城甘草、白城绿豆、洮南香酒、黑水西瓜、通榆中国草原红牛肉等品类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