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岷县闾井山美水甜人憨厚,低山可耕种,高山可放牧

照片多数来自网络,**即删除


月是故乡明,山最故乡美,水维故乡甜,人有故乡情。
岷县闾井虽然高寒阴湿,出产蚕豆、春麦、燕麦、马铃薯,燕麦面吃时粘牙,吃了肚子鼓胀,但产得多,旧时家家重棚上都有存粮,面柜里装着能吃一两年的青稞杂面。历次大饥馑也没出现过饿殍盈道。
在闾井人骨子里有“曾子孟子,不如一石豆子!”“闾井人性窝里老,出门总嫌干粮少。”
所以闾井历来读书人,学者少,直至清朝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才出了一位举人陈如平,会试落第后,曾任“岷阳书院”山长,期间“不与世俗同污,受到官府排挤,遂弃教从医,为农民治病。”,左文襄公督办新疆,使人赍银三百两,请出口入幕,先生以亲老为辞,躬耕垄亩。后因生活贫困,在宁远滩歌设馆教学。五十岁回原籍,作诗书怀,遗嘱后人,耕读南山,以农牧为业。
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有出过大官巨贾。
改革开放后,山乡巨变。
头几年,一斤几两蚕豆兑换一斤外地麦子,随后一斤换一斤麦子,前几年一斤换一斤白面,如今蚕豆一斤高达5元多的价格,以其价折算,一斤蚕豆几乎可兑换两斤白面。胀肚子的燕麦面一斤竟然高达12元之多。
头脑灵活,能吃苦的中年农民,离开村庄,去高远深山,专业放牧。起初年收入破万,近年逾10万左右。

杂粮价上扬,牛羊肉倍增,街道商人麇集,以贩卖粮肉为业,富得流油。闾井小镇扩建几乎与四乡毗连。省道国道辐射武山、礼县、宕昌、岷县、漳县五县。

原始交通工具蜕变为旅游观光车
老实巴交的四乡农民后生才俊,勤攻苦读,走进最高学府,走南闯北。混得顺风顺水的,多数西装革履,摩托换小汔车。脱胎换骨,昔日“两肩膀灰尘”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