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记忆里我们叫套黍

高粱,原产热带,性喜温暖,抗旱抗涝,耐盐碱耐瘠薄,适应性广泛,抗逆能力强大,无论平原肥地,还是干旱丘陵、瘠薄山区,均可种植,以东北各地为最多。
一

高粱,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秸秆粗壮,直立,高丈许,横径寸许,基部节上有支撑根。叶鞘无毛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一两尺,宽一两寸,叶梢渐尖,叶尾圆或微呈耳形,叶面暗绿,叶背淡绿或有白粉,两面无毛,叶缘软骨质,有微细小刺毛,中脉较宽,白色。
二

圆锥花序,疏松,主轴**,长近尺,总梗直立或微弯曲;主轴有纵棱,疏生细柔毛,分枝三五枚,轮生,粗糙或有细毛,基部较密;每一总状花序有三五节,节间粗糙或稍扁;无柄小穗倒卵状椭圆形,基盘纯,有髯毛;两颖均革质,上部及边缘通常有毛,初时黄绿色,成熟后为淡红色至暗棕色。
第一颖背部圆凸,上部三分之一质地较薄,边缘内折而有狭翼,向下变硬而有光泽,有十余脉仅达中部,有横脉,顶端尖或有三小齿;第二颖七到九脉,背部圆凸,近顶端有不明显的脊,略呈舟形,边缘有细毛;外稃透明膜质,第一外稃披针形,边缘有长纤毛;第二外稃长椭圆形,有两三脉,顶端稍微两裂,自裂齿间伸出一膝曲的芒;雄蕊三枚,花药短;子房倒卵形;花柱分离,柱头帚状。

颖果两面平凸,淡红色至红棕色,顶端微微外露。小穗柄短线形至披针形,雄性或中性,宿存,褐色至暗红棕色。

三
高粱,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和帚用高粱。
食用高粱谷粒可食用,高粱米可以煮饭,高粱面可作面条;可供酿酒,茅台酒、汾酒等名酒,就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的。
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也可以像吃甘蔗一样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以制作笤帚或炊帚,还可以纳箭秸拍拍(盖子),作锅盖囤盖缸盖,甚至盛放包好的饺子、擀好的面条。

综合利用高粱的籽粒、穗荛(花序)、穗颈、茎秆,是中国农民的传统习惯,就像杜康偶然把高粱米饭放在树洞中,时间久了,就发酵成了酒,当初叫“久”,后来有了酒字才改成“酒”,这些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社会发展创造创新取得的。
高粱的名字繁多,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叫法,有叫蜀黍、桃黍的,大概是觉得它像糜子,有叫木稷、芦粟的,大概觉得它像谷子,有叫茭子、蜀秫的,大概觉得它像玉米,有叫名禾、荻粱的,大概觉得它像芦苇,我们老家叫套黍,发音重,大概是桃黍的音变吧,原本是给牛驴准备的饲料,跌(遭遇的意思)了饥荒了人也吃,蒸套黍窝窝,跟干洋芋片一起磨面,当黑面吃,也能顶饱(裹腹)。

老家里关于种啥品种的套黍是有极大的争议的,男人们喜欢圆穗的套黍,个矮箭秸粗产量高;女人们喜欢像糜子一样散穗的套黍,个高箭秸长产量底,但能掰箭秸能纳拍拍(盖子),也就只能在地头地角种上一点点,或者在洋芋地里带上几拨(颗)。

高粱跟玉米一样种在沟台地里,它比玉米绿得细腻,也比玉米挤得紧密,更比玉米成熟得鲜艳,顶在头顶上的套黍穗像是在显耀,像火把在燃烧,烧红了底沟,烧红了山洼沟滩,整个村庄便红火热闹起来了,这就是我对于高粱最深刻的记忆。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