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缨子高粱又有新品种了,代号:519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茅台酒的扩产,高粱的产量不足成为一个大问题。据悉,当时仁怀本地高粱亩产只有75公斤,且品种杂乱、产量低和倒伏严重。

1986年,原农牧渔业部拨付120万元在仁怀设立高粱基地,收集、选育本地优良高粱品种,提高产量保供茅台。彼时参与调查与筛选工作的涂佑能,沿着赤水河沿岸山谷,收集了45个曾酿造过茅台酒的高粱品种。

为找到理想的育种材料,涂佑能踏遍仁怀每个乡镇。

经过12年多的努力,1999年,涂佑能团队先后在仁怀三合镇、合马镇收集到了“牛尾砣”“小红缨子”的异形单株。

牛尾砣变异株具有长势好、抗病、产量高等特点,而小红缨子优良异形单株,产量低,个头却矮,正可作为育种材料。

同年,涂佑能带着团队赶赴海南三亚,开始了长达8年的试验,历经数百次的失败,终于在2006年,成功选育出了“红缨子”高粱品种,亩均产量近400公斤,较之前相比翻了5倍有余。

|涂佑能在田地里查看红缨子高粱长势。

2007年,涂佑能创办贵州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对品种不断提质,并进行系统性改良。

又经过数年努力,涂佑能团队又先后推出了“红缨子”系列品种十余个,目前通过国家农业部登记备案的就有5个,并将“红缨子”品种高粱的支链淀粉含量由最初的86.29%提升到了90%以上,亩产量已可达541.7公斤,在云南省最高亩产甚至达800公斤。

从1986年至今,涂佑能已累计收集保存地方高粱种质资源385份,异地高粱种质资源153份,培育出地方高粱品种5个

从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到种质资源保存、种子精深加工等,涂佑能也带领团队开始向种业全产业链的方向推进。

而这一次“红缨子519”新品种,又再次验证了高粱育种工作的迭代新生。从野生高粱到本地糯高粱,再到如今的红缨子,仁怀本地高粱,一次又一次的改变,也推动了酿酒产业的变革前行。

收获种子,带回故乡,一粒种子的“南渡北归”,或许就是一个行业变革的希望。